“報紙呢,我看看。”程千帆坐在辦公椅上,摸出一包煙,扔在桌子上,“想抽自己拿。”
秦迪不抽菸,婉拒了。
他從身上摸出報紙,遞給程千帆。
《晶報》。
程千帆瞥了一眼,立刻頭疼起來,又是這家報社。
《晶報》不是每日一期,是三日一期,顧名思義‘晶報’。
此外,《晶報》一直不甘於將自己定位於“小報”,反而竭力與大報一爭短長。
《晶報》一直宣傳其辦報宗旨確定為:凡是大報不敢登、不便登、不屑登的,上海《晶報》均可登之。
矛頭直指大報,大有開闢一條新的話語脈絡、分庭抗禮的意味。
在上海灘,《晶報》有“小報大王”的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晶報》的新聞來源於非正規渠道,不僱用採訪記者,也不依靠通訊社,其稿件多出自上海灘的文人騷客之手,除長篇外,大多不支付稿酬。
在程千帆看來,這點最厲害,只要你有新聞,有好稿子,有好故事,不要稿費,無論你是要出名,還是要針砭時事,或者是爆料某人,《晶報》都敢刊登。
等於是報社提供了一個平臺,誰都可以來發聲。
至於是真是假,看官自己品味去。
……
“程頭,在第三版。”秦迪指著報紙,提醒說。
“曉得了。”程千帆抽出一支菸,點燃了,將打火機放在桌子上,隨手翻到第三頁。
入目看,程千帆的表情連連變化。
嘭的一聲。
“一派胡言,譁眾取寵,搬弄是非,製造矛盾。”程千帆將報紙拍在桌面上,聲色俱厲。
這名叫曹宇的筆者,繪聲繪色講述了一個‘故事’。
有喝醉酒的日本人,深夜駕車,撞傷了中國人。
巡捕將肇事者抓捕,傷者送往醫院,傷者的同伴也被帶到捕廳。
不過,第二天,肇事的日本人便被無罪釋放。
在醫院的傷者因為無錢治病,被趕出門。
傷者及其朋友四處求告無門,甚是可憐。
曹宇在文中挖苦說,‘天冷了,日本人的刀兵還未至,漢奸已經忙活起來了,此些數典忘祖之輩的行為已經令人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實在是令人齒冷、寒心。
問一句,你們這麼跪著為日本人做事情,你們的日本主子一定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