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山鄉新畫卷> 第十一章 送女上學,省城見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一章 送女上學,省城見聞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杏如願以償考取河北工學院,山溝裡飛出金鳳凰,闔家榮耀,全村歡欣,傳為美談。開學,杏的父親定要親自護送女兒到省城報名上學。親恩如此,杏自然歡迎。杏的父親想:改革開放後,山民富裕起來,我女兒是全村第一個考取大學的;但是全村至今還沒有一個人到過省城,我要成為第一個走進省城的山裡人,回來,在鄉親們面前也好炫耀炫耀。杏也有自己的想法:以前開學報名,無論初中還是高中,都是桃李杏三人一起去,揹包等笨重東西都是李一人揹著,她和桃只提著書包和零碎東西;如今桃和李都落榜了,只有她一人考取大學,開學,桃和李連影子也看不見一個,當然她也理解他們的心情和做法。不過,讓她一個人獨自前往那麼遙遠、陌生的地方,孤零零的,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她還真不習慣,難免有悲傷淒涼之感;有父親陪伴,一路幫她拿拿東西,說說話,打打差,也免得自己胡思亂想,孤獨無助。

父女倆都是第一次來到省城,看著整齊寬闊的馬路,熱鬧繁華的街道,如林的高樓大廈,琳琅滿目的商店百貨,川流不息的各式汽車,如花似玉的俊男靚女,時裝秀服,目不暇接。不過杏還沒有到學校報名,他們不敢在外面多耽擱,害怕錯過了報名時間,只好一路尋問著來到省工學院。學院安排了許多做接待服務的學生,見是山區來的新生,一路跋涉艱難,又不熟悉學校的環境,十分同情,立即上來幾個同學,幫助他們拿著東西,帶去報了名,安排好宿舍,又帶他們到食堂吃飯,讓他們感覺親切、熱情,心生感激。

午飯後,父親對杏說:“來省城一趟不容易,咱們春風裡人老幾輩子也沒有人來過。今天託改革開放的福,讓你考上了大學,我們爺兒倆一起來到省城,我要好好看看省城是個啥模樣,回到家裡,也好跟鄉親們說道說道;否則一問三不知,豈不白來了一趟?鄉親們也會笑話我的。你識字,有文化,陪我出去逛逛看看吧。”杏為難說:“省城這麼大,我們都不熟悉,到底哪裡風景好,哪裡有名勝古蹟,我們都不知道,到哪裡去呢?”父親想了想說:“咱們縣城,數縣委最大,省城,自然是省委最大。我看,咱們就到省委大院去看看。”杏說:“省委大院是省委領導辦公的地方,怕不會讓人隨便進去看的。”父親說:“怕什麼?咱們是貧下中農,又不是壞人,就是毛主席活著,也會讓咱們進去的。你跟我去,到地方,我跟他們說。”杏也不知道省委大院到底給不給隨便進,既然父親一定要去,她只好答應奉陪前往。

父女倆經人指點坐了兩站公交車,下了車走不遠就來到省委大門前。杏看了看大門兩旁的牌子,對父親說:“這就是省委大院。”父親抬頭看,只見門樓高大,氣勢恢宏,兩旁有人值班站崗;大院裡面,高樓座座,莊重威嚴,不聞喧譁,工作人員西裝革履,時有轎車出入。他不覺有些膽怯。杏看出父親的表情,說:“這是省委領導辦公的地方,你看,還有人站崗;咱們又沒有什麼事,進去幹什麼?就在外面看看算了。”父親不死心,說:“既然來了,還是要進去看看。這輩子,總算也到過省城、看過大領導了。”拉著杏直往裡走。

他們剛到大門前,就被值班的門衛攔住了,說:“你們有什麼事?要找什麼人?先到那邊登記。”杏的父親說:“我是大梁山區的貧下中農,送女兒來省城上大學的,想來省委大院參觀參觀,回家也好向鄉親們傳達傳達。”值班人員笑了,說:“這裡是省委機關辦公重地,謝絕參觀。如果沒有什麼事,就請回吧。”他還要爭辯,杏拉住他說:“人家已經說明白了,這裡是省委機關辦公重地,謝絕參觀。咱們還是到商場看看,有合適的衣服,買一兩件給媽媽和弟弟。”父親無奈,只好跟著女兒往外走,他邊走邊嘟囔著說:“貧下中農也不給進,真是不分好壞人。”

父女倆來到百貨商場,只見貨物豐富,品種齊全,琳琅滿目。父親想給杏買件新衣服,他覺得女兒如今上了大學應該穿得漂亮些,於是他們找到賣服裝的地方。這裡的服裝不像農村的商店,都擺在櫃檯裡面,而是分門別類掛在衣服架上的,可以隨便挑選,還可以試穿。杏的父親看見一件裘皮大衣,上前辨認,識得是狐狸皮的;對杏說:“這就是我們大梁山出產的狐狸皮,做成皮大衣還真漂亮!你看看多少錢,合適,我給你買一件。你如今是大學生了,也得穿得像個樣,不能讓城裡的人看不起。”杏看了看定價,笑著對父親說:“恐怕你小氣,捨不得給我買。”父親說:“我捨不得給你買給誰買?你是我們家,也是春風裡第一個大學生,穿在你身上,不僅是我們的光榮,也是全村人的光榮!”杏說:“你知道這件狐狸皮大衣多少錢嗎?一萬八千塊!”“啥?一萬八千塊!”父親驚呆了,說:“我賣的狐狸皮,一張才二三十塊錢,十張也不過二三百塊錢,再加上布料手工費,也不過幾百塊錢;他們怎麼能要一萬八千塊?真是太貴了!簡直嚇死人!還是等放寒假,我帶你到咱們縣城買吧,那裡衣服還不太貴。”杏說:“知道了吧?這就是城鄉差別。你那點錢,在咱們村還算富裕戶,來到省城,就真正是貧下中農了!”父親笑了,問杏:“這麼貴,也有人買?你說,這城裡人的錢,是怎麼賺的?一件衣服一萬八千塊,這要掙多長時間?我一年到頭,又種田,又打獵、採藥,覺得也賺了不少錢,可是連一件衣服也買不起,真氣人!”杏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城裡人怎麼賺錢的。既然商店有賣這種衣服的,就一定有人買,不然,商場的老闆也不會花錢進來白掛在這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他們自有他們賺錢的辦法,只是咱們不知道。”父親說:“你在省城好好打聽打聽,學會了,回家教給我,今後,我們也學著賺大錢!”杏搖頭說:“城裡人有文化,懂技術,見多識廣,高深莫測,又精於算計,只怕我們山裡人學不會;要是誰都能學會,那誰還願意呆在山裡,呆在農村,不都跑到城裡來了?”父親不解,問:“學不會?那會是啥辦法?只怕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識才能學會。”杏還是搖搖頭,說:“暫時還不知道,也許到大學畢業才能知道,因為我將來也想留在城市裡。”父親說:“對,你是大學生,當然應該留在城市工作,不然,上這麼多年學,讀這麼多書,就白搭了。還是留在城市裡有出息,能賺大錢!”

杏和父親在省城逛了半天,最後在一個巷子裡發現一個賣衣服的地攤,支架上掛著許多衣服。看了看,式樣、顏色都還不錯,價錢也不算太貴,父親就給杏買了一件褂子和一條褲子。他囑咐女兒:“咱山裡人錢少,大商場的衣服太貴,咱買不起;以後想買衣服,就來這裡買,這裡衣服咱還買得起。”杏點頭答應。心想,這裡的衣服都是地攤貨,有錢人是不會來這裡買衣服的;大約是專門供給錢少的人買的。看來大城市裡也有窮人,穿這種衣服。

送走父親,杏的大學生活就開始了。她仍然像在高中一樣早起晚睡,勤奮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早晨,當別的同學還睡在被窩裡打鼾,她就在操場上大聲讀外語或者背誦文章了;晚上,別的同學已經進入夢鄉,她還要把一天學習的功課在頭腦裡回憶一遍,不會的題目反覆思考鑽研,有時概念模糊了,還要開啟手電筒翻開書本核對。她遵奉的信條仍然是小學老師教給她的座右銘:“今日事今日畢”。上課的時候,她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從來不遲到,缺課。星期天,別的同學都去遊玩購物,或者看電影聽音樂了,她總是泡在圖書館裡,看書、查資料、記筆記,一呆就是一整天。功夫不負苦心人,儘管她考進來成績不是最好的,現在的成績可是班上拔尖的,每次考試都是前幾名,就連那些省城重點高中考進來的同學也自嘆不如。

但是,她也有許多不如別人的地方,比如文藝方面、體育方面、休閒娛樂方面的知識技能,就比大城市的同學差得多。她到現在還不會跳舞,連別的同學跳的是什麼舞種她也分辨不出。音樂方面,她不識譜,更不會彈琴,跟著收音機學的幾句流行歌曲,根本不敢在同學們面前唱,因為她一唱就跑調,惹得同學們笑話;至於貝多芬、莫扎克等外國作曲家的音樂,她就更聽不懂了。所以,她寧願背地裡自個哼山村小調,聽地方戲曲,也不去聽音樂會。體育方面,她只會跑步、做廣播體操,其他的所會無幾,甚至許多體育器械都說不出名字。對於繪畫、化妝、服裝的流行式、流行色,更是一竅不通。

儘管杏有許多不如人的地方,可是她並不自卑,氣餒。她想,你們有你們的優勢,我有我的優勢;你們的優勢,不過在舞臺上、體育場上多露露臉,多贏得些掌聲;我的優勢是專業,學校要考試,拿學分的,就是將來分配工作,也應該是依據專業成績,不會根據你的文體成績,因為我們是工學院。不過她既然來到省城,來到省工學院,每天被現代氣息包圍著,耳濡目染,心領神會,也並非一成不變,她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自己的認識和生活。比如,她看見有的女同學穿一件新式時裝,燙了發,化了妝,其他同學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她,她也覺得很漂亮,很羨慕;有的同學會唱流行歌曲、跳現代舞,在舞臺上盡情表演,獲得陣陣掌聲,她也覺得很優美,很羨慕,很想學。但是,她的生活依然如故,幾乎沒有多大改變。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經濟問題,因為買新衣、燙髮、買化妝品都需要花錢,而家裡每月只給她一百元生活費,即使節省著用,剩下的錢也只夠買牙刷牙膏、洗澡、坐公交車的;想買件衣服,還只好到地攤上去買。其次是山裡人的羞澀。儘管看著別的同學唱歌跳舞優美時尚,自己卻不敢公開學習,沒人的時候唱兩嗓子,扭幾下,人一來馬上停止,人問幹什麼的,還說沒幹什麼。再就是她的習慣性。儘管她學習得很艱苦,有時竟然廢寢忘食,但是她習以為常了,並不覺得辛苦,甚至還覺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別的同學對杏的看法,見仁見智,各有不同。有的同學認為,一個山裡的女孩子,學習這樣刻苦努力,成績這樣優異,真不簡單!儘管她衣著簡樸,不重視修飾自己,但從她的臉面、膚色、身材看,仍不失是一位美女。有的同學卻相反,認為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古板,這麼刻苦,這麼樸素無華,儘管臉面、身材都是個美女,卻把自己打扮成了修女,只懂修行,不懂生活,叫人不敢親近,實在不如人意,不合時宜。甚至背後叫她“學習機”,認為她雖然學習成績好,也未必就是好學生,將來未必就有好的前途,因為她不懂得迎合時代,與時俱進。

這些評論,不時也會飄進杏的耳朵,讓她高興和煩惱,引起她的深思和改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