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韻秋是不怎麼喜歡這些人情世故的。
或許像洛韻秋這種人,都比較喜歡更簡單一些的人際關係。
但現實生活往往都不能如願。
即便洛韻秋不喜歡太複雜的人際關係,她依然要努力去迎合各種世俗之事。
洛韻秋努力處理跟寧晉川家人的關係,從某個角度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世俗關係。
世俗關係並不僅僅是利益關係,父母、子女、親友的關係,其實也是人情世故的一環。
洛韻秋嘆了口氣,說道:“我其實挺想去國外看看。”
“怎麼忽然說這個?”寧晉川疑惑的問道。
洛韻秋說道:“我看到一些文章說,西方人的性格比較直。”
“好就說好,不好就說不好,只要是事實,他們也不會生氣。”
“他們還說西方人特別講契約精神,只要簽了合同,就算自己虧,也會履行承諾。”
“我就好奇,西方的發達國家,到底有沒有文章裡說的那麼好。”
吹西方的風氣一直都有,哪怕幾十年後,我過經濟發展很好,體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依然有很多人覺得國外好。
在八十年代,無數高材生,擠破腦袋想要出國,出去以後就不會再回來。
這些人很多都是拿著國家給的公費去的,國家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報效祖國。
其中有一部分人在離開的時候,也是想回來的。
當他們知道,國外一個月收入,頂國內幾年收入的時候,他們在現實面前敗下陣來,他們放棄了初心,屈服於現實。
一個高階專家,一個月工資幾十百多塊,頂多再給些補貼,兩百左右頂天了,一年也就兩三千塊錢。
國外一個高材生,開始工作,年收入就在3萬左右,還是美元,超過國內十幾倍。
幹一年等於國內的十幾年。
寧晉川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愛國的人,但他絕對不會放棄自己國家,打仗他不會衝第一個,因為他怕死。
相比為國捐軀,他更願意活著守護家人,仰慕那些捐軀的英雄。
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可以把自己所有身家捐出去,只留下足夠自己家人生活的錢。
不管他多自私,他都不會放棄自己的祖國。
寧晉川說道:“國外也沒有什麼好的。”
“你知道?”洛韻秋反問:“你又沒去過國外,怎麼判斷?”
洛韻秋有這種想法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實很正常,時代的影響,她被侷限了,她十幾年就生活在一個縣城,透過書去了解世界,現在所有的資訊都在告訴大家,西方發達國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