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才多少時間?
區區幾十年兩三代人的時間,怎麼追的上從文藝復興時期就開始瘋狂奔跑的西方超凡側研究體系?
可偏偏!
這一屆的「世界傳承技藝博覽會」就在華夏,就在首都舉行!
那些鬼佬想的是啥?
他們這些老匠人門清!
為此,
協會從幾年前就開始網羅國內各地各家的出色傳承者,準備在這一屆的博覽會上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讓他們在這次的博覽會上嚐嚐什麼叫做被支配的恐懼!
一如張怡寧大魔王支配兵乓球壇的恐懼!
這想法是很好的,
然而現實卻有些殘酷。
這些年華夏境內湧現出了不少驚才豔豔青壯派,也著實能看出華夏技藝後繼有人。
可關鍵在於……
他們還都太稚嫩。
還不足以扛起大旗,偏偏老一輩在研發創新上並沒有太多突破——他們一生大部分的心血都用來打基礎了!
要給空缺了近三百年的傳承斷層打牢基礎,
怎麼可能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有些關隘真的是靠著一些老匠人一生的心血去磨去嘗試才得以突破!
所以,
讓老一輩再上臺去競技是不行的。
因為這本身就不公平,他們用一生給後輩填滿前代造成的空缺,沒理由讓他們再去和西方那一群后生競技。
贏了,
不光彩。
輸了,
那就真是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