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這人不好好學習,也沒什麼文化,但也聽人說過,大宋皇族早就被滅了個乾淨。」張輅開口說道。
趙山南低下頭,又繼續開始刨土,他道:「大宋統治了多少年?一個皇帝可以生很多個兒子,一個王爺也能生很多個兒子,一代代傳承下來,大宋皇族人數遠遠超出了你的想象,這麼些人,怎麼可能滅得乾淨?」
是啊,怎麼可能滅得乾淨?
張輅緩緩坐下,道:「大宋皇族,世道變遷,就算當年是皇族,經歷了大元,現如今這片大地已是大明的天下……」
說到這裡,張輅忽然定住,他一下就明白了,為何蔣瓛會說趙山南會禍亂天下,只憑他的身份,便足以禍亂天下,哪怕他自己不想,但正如前面所說,很多事情,往往總是身不由己,這也難怪趙山南希望自己只要不姓趙便好。
趙山南苦笑,「看來你小子已經想到了,我姓趙,放在大宋是皇族,甚至有可能還是個王爺,但放在大明,我就是個笑話,亦是這天下最不穩定的因素。」
張輅皺了皺眉,問道:「魁首想要復辟?」
趙山南無奈,說道:「我若想復辟,又怎會說是身不由己?」
張輅一下子便明白了,他以前一直不明白李鎮君身為漕幫幫主、賒刀人二把手,為何會在靖難之役的時候選擇暗中幫助朱棣一方。
這一切都是有緣由的,李鎮君就是希望天下大亂,就是希望從亂中取利,以此把趙山南推上皇位,只是他的想法很好,卻最終玩脫了,恐怕他自己也不會想到,朱棣最後會登上皇位,而他自己也被紀綱囚禁,最後失了性命。
張輅指了指李鎮君的屍體,問道:「那他,算是你們大宋皇族最後豢養的死士?還是算作家臣?」
趙山南思略片刻,「從祖輩傳下來的講,他算是我的護衛,算是忠於大宋名義上的最後一位臣子,但於我個人而言,他是我兒時最要好且唯一的玩伴,也是我一生的兄弟。」
張輅接話道:「魁首是不是少說了?如果魁首不想復辟,那他也是你的身不由己。」
趙山南舉頭看天,似乎是可以看到李鎮君的面龐,他輕聲道:「我不想復辟,但身不由己又如何?你根本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我出生的時候,父親便為我取名山南,取不忘崖山,顧盼向南之意,這個名,這個姓,讓我自小便揹負的比別人更多。」
張輅則說道:「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所揹負的東西,或是與命運的抗爭,或是父母的期盼,只是或多或少而已,我能體諒魁首的不易,但是……」
張輅目光炯炯地看向趙山南,繼續道:「我只問魁首一句,當初在牟平縣城捉拿倭寇小犬一郎的時候,他潛藏在魁首府邸的茅廁中,這事當初魁首一直說不清楚此事,現在我還想再問一句,魁首到底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