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抬眼看了看東方,那裡已經逐漸被黑夜籠罩,他似乎陷入了沉思,隔了好半天才說道:「因為施主跟平涼侯有過節。」
張輅看了看吳鵬,問道:「你怎麼知道我跟平涼侯有過節?你這話說的,莫非你跟平涼侯也有過節?」
吳鵬答道:「自貧僧到了金陵城,便對厲鬼殺人案有所耳聞,不少人都說施主跟平涼侯有過節,而且貧僧上次也親眼看到了。」
張輅不解,「你看到了?什麼時候?」
吳鵬答道:「皇城門口,施主一掌逼退平涼侯,還放言一定會取了平涼侯的性命。」
張輅這才想起,當***退平涼侯,的確感知到有人在跟蹤自己,只是沒想到跟蹤自己的人居然是吳鵬。
張輅點了點頭,「沒想到居然是你,那你跟我說說,你跟平涼侯到底有什麼仇怨。」
吳鵬仰望天空,開口說道:「貧僧本不叫吳鵬,貧僧姓崔,應該叫崔鵬才是……」
吳鵬開始講述起了曾經的點點滴滴。
吳鵬確實姓崔,乃是博陵崔氏子弟。
當年的博陵崔氏乃是七宗五姓之一,妥妥的大世家,大門閥,可自唐高宗打壓門閥開始,歷代皇帝均對門閥有不同程度的打壓。
時至今日,博陵崔氏早已不復當年的榮光。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已經無法與當年相比,可憑藉著家學淵源和累計的財富,博陵崔氏還是誕生了不少人才。
吳鵬的父親崔巖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崔巖允文允武,在平涼侯賬下效力,能寫會讀加之武藝不凡的他很快便脫穎而出,受到了朱元璋和平涼侯的賞識,軍職也一直坐到了平涼侯的副將。
崔巖做事認真,事必躬親,在一次出征途中,他親點糧草,發現數目不對,兵士所用的武器質量和數目也都與賬冊有不小的出入。
崔巖暗中調查,很快便發現是平涼侯倒賣了糧草和軍備。
耿直的崔巖直接便找到了平涼侯對質,面對鐵證,平涼侯也是無話可說,只能好言安撫同時還許下不少利益。
崔巖沒有選擇同流合汙,他憤而離開了平涼侯的營帳,他在家書中痛斥著平涼侯的所作所為。
數年的戰場情誼還是讓崔巖沒有選擇告發平涼侯,可誰知平涼侯卻不思悔改變本加厲。
崔巖無奈,只能準備上疏彈劾平涼侯。
只可惜彈劾的奏章還未送出,平涼侯便率先發難,無數的軍士闖進了崔巖的營帳,崔巖愛兵,不願與這些軍士刀劍相向,只能盡力躲避格擋。
可饒是他武藝再好,又怎麼能敵得過數之不盡的軍士?
不過才幾個來回,他便被刀兵所傷,鮮血染紅了他的戰袍。
崔巖憤怒、不甘、他大聲地控訴咒罵著平涼侯,但這些軍士卻充耳不聞,手中的兵器一下下地朝著崔巖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