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小棠有模有樣的等鍋子燒熱後,放油放切好的豆腐,也不知她什麼時候準備的,還備了兩個小碗,一碗裡放切好的蔥花,一碗裡放些鹽和七七八八的香料粉,看著黑乎乎的。
“就這麼一個小娘子,千嬌萬寵的,沒想到做起事來還有模有樣。”鄒小梅笑說。
“她阿婆收了兩個女弟子後,她就一直跟著在廚房裡待著,耳濡目染學的吧。”鄒小戲說,“都要吃飯了,你又在折騰什麼?”
“我給加個菜,別管我,你們先吃。”甘小棠說。
不過她想加菜的想法並沒有實現,豆腐煎出脆殼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對新的鍋子和火候她也不是很熟悉,雖然理論知識一腦袋,但是現世下廚還是第一次,不免有些手忙腳亂。
不是豆腐翻碎了,就是糊了底,煎黑了。
等到大家都吃完飯了,甘小棠才滿臉是汗的煎出兩塊賣相滿意的豆腐,她也不用碗裝著,而是用兩片幹粽葉裝著,沒有竹籤,一人發一根筷子,讓挑著吃。
“這吃飯還有講究啊。”甘文理笑說,他挑了一塊吃說好吃,本來嘛,豆腐這東西想做難吃也不容易,煎過的豆腐外面脆,裡面嫩,再配上濃濃的香料味,蔥香,砸吧一下嘴還有回味。
“十一第一次下廚就能做的這麼好吃,不錯。”眾人也都是誇獎。
甘小棠一臉期待的看著鄒小戲,鄒小戲笑著說不錯,甘小棠馬上說,“那姨母擺攤賣這個行不行的通?”
鄒小戲一愣,才知道甘小棠今天這一番折騰都是知道她的煩憂給她想辦法。她大受觸動一把摟過甘小棠,“我的乖乖,你怎麼這麼乖。”
眾人知曉甘小棠的意思後就聚在一起討論這個可行性,從裝置到成本到賣價,鄒小梅豪氣的拍桌說,“這是十一給姨母想的發財路,十一是福星是財神,她說的一定成。”
“這個鍋子烙餅也挺好。”鄒小戲感動完後,拿著甘小棠的小鍋子說,“薄面糊往裡一倒。弄平整就熟了,翻個面放點菜一裹,再用油紙包著拿著吃,方便快捷。”
“你說的這個早上吃再合適不過了。”鄒小梅說,“這樣我早上就去城門口擺攤賣裹餅,晚上去遊塘賣煎豆腐,不多時就能發家致富了。”
“這個。”甘明理弱弱說,“這個鍋是因為趕時間所以讓鐵匠做的小一點,原本還可以做的更大一點。”
“做大做小都可以,照爐子的大小來做。”鄒小戲說,“底還要做薄些,太厚了燒熱難,去賣吃食若讓人等的久了,人家就不想吃了。”
甘小棠見她們討論的頭頭是道,眼見著明日就能上爐子賣,心裡美滋滋的,覺得自己解決了好大一個難題。
等到她睡後,鄒小戲才和鄒小梅商議,“這豆腐煎的太費時間,要撒上這麼多香料才能入味,成本也高。”
“不若你在家先把豆腐炸空,等到出攤,只需在鐵板上加熱,然後不撒粉,調個料汁,把豆腐上破個洞,舀一勺料汁進去,名為灌湯豆腐,比這個好。”
“那炸豆腐要費不少油吧。”鄒小梅說。
“那油又不是一次就用完了,能反覆炸呢,再說豆腐是便宜東西,你不弄複雜點,旁人怎麼願意花錢買。”鄒小戲說,“照鐵板豆腐,兩文錢一塊豆腐切五下,一塊一文,不算上香料都只有三文錢賺頭。”
“同樣兩文錢一塊豆腐切橫切一下豎切四下,可以賣十文錢一碗,你可以多賣多少錢?”鄒小戲說。
鄒小梅覺得也是,“但是你把料汁配方告訴我沒關係嗎?不是你婆婆告訴你的嗎?”
“就是最基礎的料汁,人人都會配,你再按照松江人的習慣去調整,和江陽的都不是一個味。”鄒小戲說,“只一條,夏日豆腐易壞,千萬不要給人吃壞了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