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冠冕堂皇與堂而皇之的區別> 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 (1 / 2)

代王以左千牛衛大將軍的身份、拱從聖駕參加早朝,給時局人心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

刀不入肉不為痛,床上無雙不稱奸,無論事實如何,直接的感官所接受的訊息給人帶來的衝擊才是最大的。

雖然說此前代王頻獲殊賞、羨煞旁人,但這些事實終究還是隔了一層。一直到今天,朝臣們親眼見到代王持刀上殿、侍立於御座一側,才最直觀的認識到聖皇陛下對代王的恩寵,已經達到了可以託付性命的程度!

而李潼對此最直觀的感受,則就是退朝之後,所接觸時流已經改了對他的稱謂,不再是“大王”而是直稱“殿下”。

其實無論大王還是殿下,究竟孰高孰低並沒有什麼定論,很多時候大王這個稱呼所代表的意義甚至還要超過殿下。

特別在五胡十六國那種亂世之中,諸胡虜爭相稱孤道寡,彼此之間本就沒有什麼血緣或嗣傳的關係,大王這樣的稱呼自然規格更高,老子自為主君,又是誰家殿下!

但是在大一統的朝代裡,注重法統、傳承,“殿下”這個稱呼本身就帶有一種法禮上的因循味道,所以一般用於地位比較特殊的皇親。東宮太子當然是沒問題的,但諸親王能不能被稱作殿下,當中又有許多人情、形勢的權衡。

李潼入嗣他大爺孝敬皇帝,如今已經可以說是他奶奶的嫡長孫,當然夠資格被稱為“殿下”。但在武周這樣一個敏感時節,嗣傳本來就是一個時局關注的焦點,區區一個稱呼的變化,可能就會被人引申出來這個皇孫也不甘寂寞、不放棄繼嗣大統的權利。

李潼本來就站在了風口浪尖,也就無謂過分強調這樣的小事而讓人雜想諸多。但你們如果要想改稱,那也隨便咯,我總不能捂著你們的嘴吧。

當然,除了這種稱謂上的細節變化,還有其他不同,那就是無效的社交行為突然陡增數倍,且直接就發生在皇城官署中。

南衙禁軍雖然要受政事堂宰相們的管制,但基本上還是維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特別天授革命前後,他奶奶武則天對禁軍系統一再梳理,與朝堂人事往來密切的基本上都被幹掉了,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蕃將上位。

所以在日常的行政事務中,朝臣們對於南衙禁軍的態度,基本上也都是能不往來就不往來,左千牛衛所在橫街,平日裡就少有朝臣往來。

不過此日早朝之後,鸞臺侍郎楊再思就屁顛屁顛來到左千牛衛衙堂,裝模作樣的徵詢代王殿下的意見,看看兩衙日常事務交接過程中有什麼積弊要修正更改。

李潼對楊再思也沒客氣,直接讓這傢伙提走了已經被監押在衙署中整整一個晚上的中郎將司馬珙。楊再思當時的表情就別提多精彩了,具樂高這個小鬼事後彙報,楊再思在離開千牛衛衙堂不久,就在隱蔽處抽自己嘴巴呢。

其他一些朝臣,也都以各種各樣的藉口登堂。譬如少府尚方監,就派人來詢問左千牛衛諸羽翼文物有沒有破損、需不需要更換,硬是在衙堂裡磨了小半個時辰,注意到堂上所鋪茵席邊緣破損、刮蹭到了殿下衣袍,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轉頭送來兩大車的茵席,將千牛衛衙堂上上下下更換一新。

對於此一類的行為,李潼也頗感哭笑不得。大家看好他,想要跟他來往,這一點他並不排斥,可你們能不能自己花錢、直接送到我王邸中?拿公家、也就是我家的東西來討好我,玩挺溜啊!

衙堂中已經如此,坊中王邸那就不用多說了,投帖訪問者絡繹不絕,往來車駕更是直接堵塞了街道。

而李潼的代王邸與魏王武承嗣家邸同在一坊,如此喧鬧,自然影響了武承嗣的家居生活,甚至直派家奴出門轟趕那些拜訪代王的時流,以至於右金吾衛不得不在積善坊中加設街鋪,避免兩王邸府員直接發生衝突。

右金吾衛將軍名為元璘,還因此專門來到衙堂向代王殿下述說始末,言中不乏暗示就算真發生了衝突,金吾衛會暗中幫助代王府員。

李潼雖然臉上掛著笑容,但心裡卻已經暗罵起來。雖然說這其中肯定有趨勢投靠之類,但也必然有一撥人夾雜在當中推波助瀾,無非是要激化他與武家諸王之間的矛盾,簡直唯恐天下不亂。

比如這個右金吾衛元璘,言中屢屢提及他們元氏跟獨孤家的姻親關係,想要以此讓李潼相信,如果兩家真的發生衝突,金吾衛肯定會偏幫自己。

但李潼還知道,元璘有一個堂哥名叫元懷景,是他四叔李旦王邸故員,早前不久,還跟狄仁傑在清化坊喝酒,一連喝了好幾天。

看這傢伙紅口白牙的還要煽動自己,李潼真想一巴掌扇過去,你怕是不知道吧,你們家的好女婿張說早跟我遞了話!

李潼不爽武氏諸王那是肯定的,也從不掩飾自己這種傾向。但他想搞武家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但卻討厭別人藉此蠱惑煽動他,去給別人做擋箭牌。

張說個小滑頭雖然通風報信,但也只是語焉不詳的暗示,但並沒有明說狄仁傑在當中干係多深。

不過這並不妨礙李潼記下這筆賬,真當老子做了千牛衛大將軍就要跟你出去查案?你敢問我怎麼看試試?就問你砂缽大的拳頭嘗過沒有!

王孝傑收復安西四鎮、以及李潼入嗣孝敬皇帝,承擔了年尾年頭的大半熱點,也讓人人自危的私謁皇嗣案熱度有所冷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