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陵究竟意欲何為,不只大唐方面有些猜不透,就連伏俟城噶爾家的親信們同樣也是疑惑不解。
眼下唐軍遊弈們肆無忌憚的深入青海活動,已經給境域局勢帶來了極大的改變,雖然唐軍還沒有正式踏足海西之地,但伏俟城周邊情勢也已經無可避免的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這其中最顯而易見的變化就是聚集在伏俟城附近的諸胡人眾肉眼可見的速度銳減下來,雖然說秋冬聚合求存、春夏遊徙謀生也是青海諸胡長久以來的生存方式,但如此急劇的離散顯然不是什麼常態。
伏俟城作為噶爾家控制青海的核心之地,本來就聚集著大量的胡部僕從。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大論欽陵一路追殺叛逃的莫賀可汗,再一次向國中宣威,同時伏俟城又獲得了來自大唐的物資援助,使得伏俟城周邊所聚集的胡眾數量激增,多達幾十萬眾,幾乎回到了噶爾家權勢巔峰時期的狀態。
然而任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時的煊赫似乎成了噶爾家最後的迴光返照。隨著贊普回撤、強佔西康,大唐與吐蕃的關係急轉直下,也使得夾在兩大強權之間的伏俟城情勢變得微妙起來。大論欽陵去年一場耀武揚威的舉動,在這樣的大勢變化之下,頓時也顯得蒼白起來。
其實在大勢轉變的最初,伏俟城方面人心還是不乏樂觀。贊普出爾反爾、重新奪回了西康,使得大唐與吐蕃之間的矛盾核心從青海轉移到了西南,伏俟城許多人都不免鬆了一口氣,覺得他們能夠在這一輪的風波中側身於事外,獲得更長久的喘息之機。
儘管接下來事態發展並不盡如人意,大唐居然做出了要出兵收復青海的決定,但仍有許多人心存僥倖、甚至於不無譏諷大唐在對外策略上的失策。須知就在去年,大唐還向海西輸送了許多的物資,一副要長修邊好的態度,結果幾個月之後便要兵戎相見。
且不說這種朝令夕改的態度轉變是否有失大國氣度,起碼也是顯露出大唐君臣們在這一事情上的短視與狂妄。戰與不戰暫且不說,可大唐向海西輸送的那批物資,的確是極大的緩解了海西物資短缺的燃眉之急,若沒有這一批物資援助,那麼去年海西單憑大論欽陵一時雄起,也難以興聚起那麼壯大的聲勢。
現在大唐再將海西列為征伐的目標,此前的所作所為無疑就成了資敵的愚蠢行徑,實在是顯得有些可笑。
然而接下來的事態發展,卻是大大的出人意料。隨著大唐將要再次出兵青海的訊息傳來,圍聚在伏俟城周邊的胡部便開始快速的離散,甚至有的胡酋直接便打出了要歸附大唐的口號。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伏俟城周邊從盛極時幾十萬民眾,飛快的削減到僅僅只剩下幾萬人。而哪怕是剩下的這幾萬人,每天也不斷的有逃離發生。
那些仍然忠誠於噶爾家的人在眼見到這一局面後,心中自是倍感焦灼,除了怨恨土羌雜胡全無忠義之外,也在熱切盼望著大論欽陵能夠再有驚人之舉,力挽狂瀾、收拾人心。
然而這一次,他們可能要失望了。過去這段時間裡,欽陵非但沒有做出什麼有效的應對舉措,甚至都絕少露面於人前。
上午時分,伏俟城中欽陵府邸外又聚集起了幾百名青壯子弟,他們遊蕩在牆外長街上,不斷跳鬧叫嚷發洩著。而那些全副武裝、環繞府邸的護衛們對此則只是視若無睹,既不做驅趕,也不給以任何的回應,只要這些人並不跨過基本的警戒線、或是做出什麼危險性的行為,便任由他們在這附近喧鬧折騰。
類似的畫面在這段時間裡時常上演,守衛們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職責所限,他們甚至都想加入其中。胡鬧一通或許無補於事,但卻能將過去這段時間裡心中的積鬱與不滿稍作發洩。特別這些護衛們因職責的緣故,對伏俟城眼下惡劣的局勢瞭解要更加的深刻。
年輕人們在邸外跳鬧宣洩著心中的不滿,久久不肯散去,也是因為在眼下人心惶惶的伏俟城中,除此之外已經沒有別的途徑可以讓他們發洩那充沛的精力。
午後時分,一路騎兵風塵僕僕的從城外飛馳而來,率隊者是一名精壯的中年人,眼見邸外這亂糟糟一幕,那中年人臉色頓時一沉,立馬街中並怒喝道:“爾等賊膽,竟敢在此譁噪鬧事!”
年輕人們聽到這呵斥聲,心中先是已經,轉頭望去,待見來人乃是大論欽陵之弟勃論贊刃,臉上頓時湧現出激動期待的神情,紛紛湊上前來圍繞著勃論贊刃大聲呼喊道:“將軍總算歸城了!城中有大變故,贊婆勾結唐人、囚禁大論於邸中……我等求見大論,要捐身圖存、與唐人死戰,卻不得見!”
欽陵神隱邸中後,伏俟城日常事務主要便由贊婆負責主持。所以許多人便將伏俟城眼下的惡劣局面歸咎於贊婆,而贊婆又是主要與大唐接洽之人,因此人們自然便將如今伏俟城的各種不合理作陰謀論,認為贊婆已經背叛了噶爾家,可謂是恨意滿滿,甚至都不願再作敬稱。
勃論贊刃自知兄長不久前遭遇族人刺殺,加上手足情深,自然不相信這些人對贊婆的誣衊指摘,因此臉色變得更加難看,繼續怒喝道:“住口!誰人教你們作如此妖言惑眾?大論安居邸中,兄弟各領事務,盡心盡力保全宗族,竟受如此險惡指摘!統統散開,否則俱受刑問!”
眾人聽到勃論贊刃這麼說,仍是不肯散去,還待據理力爭,但勃論贊刃已經下令護衛們將人群驅散,而自己也策馬行入了邸中。
“五弟總算回來了!我真擔心國中會對你刁難加害……”
勃論贊刃入邸不久,贊婆很快便闊步迎了上來,疲憊的臉上難掩喜色,入前便抬起兩手保住自家兄弟兩臂,並不無期待的開口問道:“贊普既然放你歸部,此行是否……”
不同於贊婆的熱情,勃論贊刃神情卻顯得有些冷淡,他身體微微一晃避開了兄長的擁抱,眉頭微皺著沉聲說道:“我此行如何暫且不說,如今城中局面為何如此?我離開時,城池內外尚聚眾十萬有餘,可現在呢?不說城外如何荒涼,就連城中邸外都被閒人圍堵鬧事!”
“這、這……阿兄、阿兄他……”
聽到自家兄弟的斥問,贊婆一時間也是一臉的難色,只是剛一開口,卻又被勃論贊刃打斷。
“阿兄情況如何,不需你來道我!我只問你,既然阿兄將城務託付給你,為何你卻縱容破敗至斯?莫非真如城中流言所指,你是篤意歸唐,已經不顧族人們的生死禍福?”
勃論贊刃講到這裡,已是聲色俱厲,望向贊婆的眼神中怒火吞吐,讓人寒心。
贊婆聽到這話後,神情先是僵了一僵,喉結翕動著半晌無語,過了好一會兒才慘然一笑,低頭嘆息道:“城中局勢敗壞至此,我確是難辭其咎……但、但眼下並不是兄弟爭鬧的時刻,若五弟真覺得我、我已經不可信,大可抽刀劈來,我絕不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