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特別是初唐到盛唐這一段時期,就是貴族政治的一個最後輝煌。無論是政治資源,還是經濟資源,包括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是上層瓦解、逐漸下沉的一個趨向。
所謂的開元盛世,甚至可以說就是中古貴族政治的一次迴光返照。政治格局中,國家大事、相謀幾家的局面不復存在。
軍事格局那就更不必說了,安史之亂後藩鎮遍地,一直到五代時期,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而在經濟層面,兩稅法的重大改革,也讓國家財政管制由繁入簡,其背後就是經濟資源的下行與失控。
因為安史之亂的緣故,這種社會格局的轉變是被動的、是痛苦的,是在危機中顫顫巍巍的前行。
世道未來去往何方,李潼當然是有一定的先知見解,但如何避免原本的各種彎路,用相對柔和的路線去完成這一程序、以最大程度的保全整個大唐帝國的元氣,他也仍然在摸索。
接下來,李守禮又講了許多神都城裡人事細節,包括他們姑姑太平公主這段時間以來的活躍表現以及李千里的請託表態等等。
“咱們這位姑母,也的確是一個熱心人。”
聽完李守禮對太平公主所做諸事的講述,李潼也忍不住嘆息一聲。
他們李家血脈也真是一言難盡,父子兄弟們之間的權勢碰撞就不必多說了,女子悍性十足,也實在可以說是一大奇觀。
談到對這位姑姑的感情,李潼也談不上多強烈的喜惡感官,從一開始就覺得場面親戚、場面來往。從不真心互給,也就無謂或親或疏。
這一次朝情風波,雖然源於太平公主。但李潼也不覺得他姑姑在這當中能夠擁有多大的主導權,無非是被有心人攛掇、架在了檯面上,而太平公主本身又是一個不甘寂寞的性格,樂得如此。
他們這位姑姑,於人情微處,小巧狡黠、綽綽有餘,但在大的層面上卻失於立場與格局,典型的被人當槍使。只不過這把槍自主能動性太強,又恰逢一個撕裂與彌合的微妙時機,所以折騰出來一點動靜。
“我離都後,姑母便入住上陽宮,著我轉告三郎你,都內有她,祖母可以不失奉養。即便朝情躁鬧,也能確保無傷祖母分毫。”
講到這裡,李守禮神情又有幾分古怪,看了李潼一眼才又說道:“三郎還記不記得當年楊相公託你那幼女?如今那楊家淑女服闋? 又被姑母引入了上陽宮。雖然沒有明義宣說,但我總覺得此舉還是意在於你啊。”
李潼聽到這話,頓時翻個白眼,隨口回道:“楊相公舊雖深情及我? 憾我情緣淺薄。舊時情事? 無謂日久糾纏。天色已經不早,二兄你也早早休息。阿兄正從西京趕來迎接娘娘? 我兄弟可在潼關短聚幾日。”
說完這話後? 李潼便也起身結束了此夜談話? 李守禮呵呵笑著自歸寢處,那犯賤樣子讓李潼恨不得追上去踹他兩腳。
當他行出廳堂時,側廊楊思勖匆匆入前並說道:“殿下? 王妃仍在寢中相待。”
此時早已經過了午夜,李潼聽到這話後便又往王妃寢處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