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冠冕堂皇與堂而皇之的區別> 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718 賣主求榮,所得必豐 (1 / 2)

“三郎,就這麼放過了他?”

望著王仁皎倉皇離去的背影,李守禮有些不甘心的說道:“你是不知崔玄暐死後,都畿坊區之間辱你聲言多深!這賊子受我家恩不可謂不厚,竟然還犯出這樣罪行……”

“人各有志,談不上什麼罪過。行臺與朝廷,本也不是敵國,花開兩朵,各自競豔而已。”

李潼望著王仁皎交出的符印諸物,嘆息道:“殺之不足以宣我威重,縱之也不損我洞察英明。若非二兄你將刺陝州,我也不會再當面訓斥其人,遣之入都即可。今次只是讓二兄你見一見人心之險,待人待事自留三分餘地,不可心事盡託。勢力之內,曲直難辨,他今日謀進,誰又能斷言不是來日的取死之道?”

人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風物放眼常量,無非一個輪迴套著另一個輪迴。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投機者們的心情,或許張氏兄弟們的張昌儀回答最為貼切。一日絲能作幾日絡?一日亦足!

脫將半臂共湯餅,泣請三郎念阿忠。歷史上王仁皎鑽營半生,雖也給家門帶來十年富貴,但最終也只是落得乞活不可,一碗湯餅換不來一輩子的魚翅撈飯。哪怕機關算盡的武惠妃,也難免阿姑、新婦共侍一夫的莫大諷刺。

老實說,王仁皎的背叛的確給李潼帶來了不小的打擊。其人可以說是他門下資歷最老的一批舊人,結果仍然沒能抗拒得了關隴勳貴們的拉攏腐蝕。

當然,這一點打擊也不足以讓他意志消沉、從根本上懷疑人與人的關係,對他而言也是一次警告。

神都革命以來,事中雖然仍不免波折,但大體上仍是順遂,行臺這一份基業也是蒸蒸日上,但哪怕就連他的初始創業團隊中,仍不免有人對他的前程不抱樂觀。由此推及天下,也不可樂觀妄想就覺得人人都會以雍王為天命所歸。

“王仁皎此事,或仍不免餘波。二兄閒時,可以稍作關照。他貪與姜氏為親而捨棄故主,若所求竟然不得,於我也是一樁羞辱。姜氏既作此計,不願嫁也要嫁!”

雖然放過了王仁皎,李潼也不打算就此罷休。

歷史上王仁皎是怎麼走通了上層路線,獻女於李隆基並最終混成國丈,已經不可查驗。但眼下來說? 郕國公姜氏之所以費心拉攏王仁皎? 就是其人曾為雍王府佐舊員。一旦這一層身份不再? 王仁皎的價值當然就要大打折扣。

而且由於故衣社的存在,這些關隴中下層將門對底層府兵軍戶們的整合與號召力也大打折扣。

王仁皎已經不能繼續潛伏在雍王陣營中,本身又不知曉太多西京行臺的機密,即便投入對方陣營,所能發揮出來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方還會不會遵守此前的約定,則就十分可疑。

畢竟對方就算家大業大,待嫁剩女也是有數的。以此誘惑王仁皎已經嚐到了一些甜頭,與其施捨給一個已經無甚價值的樣子貨? 不如留下來再引誘其他人。畢竟雍王陣營中,類似王仁皎這種情況的人還是不少的。

姜家走慣了上層路線,所出嫁的女兒也都要考慮具體的回報,要麼世道名門? 要麼宗家近戚? 諸如在朝宰相李思訓這樣的家世。王仁皎跟他們比,可就寒酸多了。

李潼眼下還不便從肉體上消滅他們? 但也不意味著沒有別的方法。

既然都已經放過了王仁皎,索性幫人幫到底,老小子是出賣了我才獲得這樣一個機會,起碼也得跟李林甫他爸爸做連襟,姜家別妄想用一個庶出乃至於養女就打發了。老子的價格可沒有那麼低,不讓王仁皎給你們做爸爸已經是便宜你們了!

李守禮也不是完全不動腦子,聽到這裡便明白過來,笑語道:“三郎放心,我一定助他們兩家把婚事搞得風風光光!”

李潼聞言後也笑起來,崔玄暐之死讓他莫名其妙的頂了一段時間黑鍋,於聲譽著實有損。輿情最嚴重那段時間裡,就連行臺都不乏人對他言語試探,想要搞清楚究竟是不是他做的。

如今風波雖然平息,但遺留的影響卻還沒有完全消失。崔玄暐本身官聲不差,又出身關東一流名門的博陵崔氏,特別是在河北士林中頗具影響力。李潼揹負這樣的嫌疑,也會讓河北人加入行臺的熱情不高。

而且他四叔這個大聰明,又把其丈人竇孝諶派往幽州,看樣子是打算在河北開闢抗擊突厥的新戰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