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冠冕堂皇與堂而皇之的區別> 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 (1 / 2)

雖然由於張仁願的小算計,使得這第一次見面不夠愉快,但李潼對此也並沒怎麼放在心上。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像張仁願這種級別的人物是值得給予更多包容。當然前提是張仁願接下來能夠安心留在隴右,等待自己觀察之後另作安排。

如果這傢伙心中懷忿,拍拍屁股要回神都,李潼保證這傢伙過不了潼關,直接搞掉沒商量。

心裡雖然這麼想,但他對張仁願的確不存什麼偏見。

郭元振那騷氣沖天的傢伙讓他意識到這一類人既然能提綱挈領的做成大事,那就絕對不止三板斧那麼簡單。不知不覺的,郭元振甚至都已經成了他招募屬下的一個下限,連郭元振都能包容,別人再差還能差到哪裡去。

更何況,郭元振與張仁願都是初唐時期出將入相的代表人物,唐世近三百年名列前茅的名臣。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但對邊情的處理、方面的穩定,確是功不可沒。

心裡這麼想著,李潼便將西河行社的情況跟張仁願略作講解。他所屬意的人員眼下還在關內抽身不開,而西河行社乃隴邊諸胡聚合,正好讓張仁願拿來練練手。

畢竟,接下來隴右事務了結之後,李潼便打算將張仁願派往河曲,跟契苾明搭班子,河曲之地同樣胡情複雜,與隴邊頗有相同之處。

被雍王拆穿了自己的私計後,張仁願心中正是忐忑,雖然雍王言語間沒有太苛刻的怪罪,但張仁願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擔心給雍王留下的第一印象太負面,即便勉強在事幕府,怕也不會有太多機會。

可是當聽完雍王接下來所交付給他的事務後,張仁願頓時便覺得自己還是低估了雍王的度量。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雍王能夠一革武氏亂政、匡扶唐業,的確不可以常人資質度之。單單這一份容人之量,就足夠讓人傾心投之、一逞抱負。

西河行社雖然不是什麼正式的官方機構,僅僅只是雍王糾合一批胡酋部曲們結成的私社。但雍王勢位如此,哪怕僅僅只是一個閒計的私社,必然也不簡單。

在初步瞭解西河行社的社旨與運作模式後,張仁願便忍不住感慨道:“西京寶利行社,臣亦有聞,專以搬運錢財為任。飛錢暢行,關山無阻。今作社西河,普取胡力驍勇,破其邦部藩籬、革其俗規舊計,為我爪牙、指使如臂。

此雖並非廟堂規章律令,但能適人宜行,闊收民私之力。舟水哲言,殿下得之用之,臣幸受教之,亦步亦趨,不廢殿下規劃之功。”

聽到張仁願這麼說,李潼臉色又好看許多。

這人腦子裡還是有想法、有東西的,僅僅只是聽自己淺講一番,就能領會到西河行社的精髓。並不只著眼於西河行社糾集勇力、寇掠獲利的表象,還要將諸胡部酋首部曲掌控的模式稍作改變。

單憑張仁願這一點見識,李潼就絕對放心將剛剛成立的行社交付給張仁願打理。郭元振太跳,而且現在也不在隴右。

張仁願雖然私心不小,但姿態方正威嚴兼腹計深刻,用來敲打那些剛剛入社、桀驁未斂的胡酋再好不過。

心裡這麼想著,他又吩咐隨員送來一部分西河行社有關的人事籍冊,讓張仁願當堂翻閱,也算是考一考這傢伙,能不能對自己這一計劃提出一些修改或增補計劃。

張仁願退回席中,捧卷在手,自有一份端莊專注在其身上散發出來。

李潼打量著張仁願,不免感慨人果然沒有完美的,單看儀表氣度,張仁願真是無可挑剔。如果自己不是留了一個心眼,多半要偏信其言,先入為主的對王孝傑反感起來。

想到這一點,他又有些頭疼,張仁願對王孝傑的那些黑料汙衊且不說,但對其人性格評價還是挺靠譜的。性格決定命運,王孝傑究竟能不能免於原本的悲劇人生,這也實在不好說。

眼下安西一戰,當然還是要仰仗王孝傑的威名。

但這一戰之後,李潼其實也不準備將王孝傑長久的留任安西,畢竟他在安西有人,唐休璟常年戍邊、輾轉於朔方與西域,可以說是資歷豐富、老成持重,再加上彼此間的親密關係,無論從哪方面而言,讓唐休璟取代王孝傑,使隴右與安西聯絡的更緊密,對李潼都是更有利的。

心裡這麼想著,他又翻出王孝傑的書信看了一遍,不免啞然失笑。

他這裡還在想著要不要安排一下王孝傑,提醒其人改改脾氣,但實際上在王孝傑眼裡,他不過只是一個後進的小弟弟,交淺言深、貿然規勸,未必能夠收效且不說,可能還會讓王孝傑心生抱怨。

眼下王孝傑正是志得意滿的人生高光時刻,在其眼中,雍王都是需要他關照的小兄弟,明顯是不夠資格安排他。

正在這時候,下席的張仁願已經放下手中籍卷,並一言不發的端坐等待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