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京都,作協總部大樓。
一間寬敞的房間內,二十幾名資深作家正在電腦前審閱著稿件,他們是華夏圖書館典藏活動評審團隊中的一員,主要負責對網上投稿作品的初步稽核。
雖說他們都來的很早,臉上卻沒有疲倦之色,相反都是一副輕鬆的模樣,這是因為目前審稿的工作量並不大。
一來評審團隊是有分工的,作協只負責稽核文學類的作品,其他分類是由文化部和教育部出人。
二來距離最終的評審時間,還有近半年的時間,目前收到的稿件並不是太多,平均每個人一天分下來,也就幾部作品。
像他們這樣的團隊,作協總部一共設立了五個,當前每天固定留一個組,其餘輪換。
不過,也有例外,在他們中間有一位長著國字臉,看上去十分嚴謹的中年人就稍微忙碌一些。
其實說是中年人,今年也有四十八歲了,他的名字叫羅元周,是這個房間內評審團隊的組長,還兼顧著複審的任務。
即其他作家將初審過的作品報給羅元周,他再進行二次稽核,確定能終審的作品。
而羅元周不是別人,他是近年來風頭正盛的幾位作家之一,上一屆典藏活動一共被收錄四部作品的牛人就是他。
這一屆羅元周也參加了,但沒有準備新作品,是他這兩年寫的幾篇,如此不影響他進入評審團隊,因為已發行的老作品是放到最後統一評審的。
......
當羅元周忙著手頭幾個稿件複審的時候,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推門走了進來,他是陳天弘的老熟人,鄒應德。
他同樣是評審團隊裡的一員,但要比羅元周他們高一級,並且鄒應德現在可是會長助理,預備的下屆副會長。
“羅元周,有沒有發現好的稿子?會長這兩天可一直在問我,有好的稿子你們可不能藏著啊!”
鄒應德一進來就朝著羅元周嚷嚷道。
“鄒老,這兩天收的稿子不多,倒也幾篇能過複審的稿子,但要說入會長他老人家的眼,估計還不夠。”
羅元周苦笑著回道。
“行吧,那你們再看看,有好的及時報上來。”
聞言,鄒應德有些失望,卻也沒說什麼,可以理解。
正要邁腳離開的時候,一個作家驚喜的聲音把他的腳又給拉了回來。
“你們幫我看看,我沒眼花吧,這是弘文的郵箱?是他的投稿?”
聽到這句話,周邊的幾位作家連忙圍了上去。
“郵箱是實名認證的,怎麼可能有假,快把稿件下下來啊。”
有人催促著。
“那什麼,你們去稽核別的稿件,天弘的就由我來吧。元周,你也忙你的。”
鄒應德走了過來,在確定真是陳天弘發過來的郵件後,直接讓那位作家給自己讓開位置,並且阻止了同樣想過來的羅元周。
“咦,這是昨天發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