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文化代表著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詩歌則被譽為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自古以來,詩歌在中西雙方的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而因為歷史文化的不同,自然中西方的詩歌也迥然不同,雖然到了現代,雙方都有相互借鑑吸取對方詩歌文化的優點,但總得來說精華還是屬於各自的。
所以交流詩歌,也等同於交流文化,對於這個請求,任昌松他們是無法拒絕的,也不會拒絕。
伸手接過戴裡克遞過來的小本,翻開一看,只見上面有七八首現代短詩,是用英文寫的。
任昌松一首一首的看過去,時不時的點下頭。
這些詩歌寫的還不錯,其中有那麼一兩首還是上佳之作。
想來也是,能被戴裡克拿來點評的,自然不會太差,差的話他也不好意思拿出來。
“你們也看下吧!”
任昌松將本子遞給了身邊的老谷,待其看完之後再給老張,這樣一個人接一個的傳下去。
屋裡的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英語雖比不上那些專業人士,但簡單的交流和看些詩詞還是可以的。
眾人看完後皆是點頭,還小聲的交流幾句,好詩歌就是好詩歌,並不會因為是外國人寫的,他們就惡意找茬。
本子是最後一個傳到陳天弘手裡的,因為擔心陳天弘年輕,英文可能會欠缺一點,他身邊的一個人還低聲給陳天弘翻譯。
其實陳天弘能看懂,這些英文和前世的沒什麼區別,都是些日常詞彙,他好歹在前世是正牌大學畢業的,英語過了4級的,況且在這個世界也學習了大半年的英語,理解這些詩歌沒有啥問題。
陳天弘對於本子上寫的這些詩歌,說實話,還不錯,但要是說異常驚豔絕對談不上。
如果按照陳天弘自己翻譯的話,這些詩歌也就是三流水準,有那麼一首能算的上二流,比陳天弘前段時間做的那幾首詩差遠了。
不過從身邊那人的口中翻譯出的,陳天弘感覺要比他理解的要好。
這就是所謂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了,一般來說外國詩中文譯本的好壞是否,很大程度取決於翻譯者。
在圈子裡也有詩歌好不好,還得看是誰譯的說法,這是針對國外詩歌而說的。
畢竟中西方的文字不同嘛,即便詩句的大體意思相通,但華夏的文字博大精深,含義深刻,同樣的一句詩詞,可以翻譯出不同的語句。
而屋內的幾人都是華夏國詩壇裡有名的詩人,論語言表達能力,對詩歌的理解能力都是一流的,所以在翻譯本子上的詩句時,自然套用的是好的文字。
他們還互相交流,相互驗證,再加上這些詩歌本來也不錯,又經過他們加工潤色,就顯得本子上的詩歌很好了。
很明顯陳天弘還沒到達這個境界,所以他認為也就還好吧。
接下來就是點評了,任昌松先開始,他沒有每一首都說,只是挑了一首認為最好的來說。
接著是其他人,也是隻說個一兩首,說的基本也都是優點。
這是國人的風格,對待客人...即便不好,也會找其優點誇讚,這叫風度!
至於陳天弘,他很聰明的沒有說話,畢竟本子上的詩歌在前世都沒有,外掛幫不上忙。
點評詩歌這個東西可是靠的真本事,他目前還差點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