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春宮圖,陳易沒來由一陣好生失望。
這大和尚, 咋不一次把這節律全部犯完了他呢?
不過,當他仔細看下去的時候,又不由喜上眉梢。原來,這個冊子是大和尚在修行上的感悟與心得。
這是無價之寶!
比起黃金與鑽石,這種凝結了前人智慧的東西,更加價值連城。
“吾年幼之時,得伊尹食經,可以食為補,補身補神亦補命……”
陳易一字一句的看著,神情不由鄭重起來,他早就應該想到,這《伊聖食經》的開創者,應該就是在華夏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的伊尹。
伊尹可以說是華夏曆史第一大吃貨,到了現在,幾千年過去,很多飲食行業的從業者,拜祖師爺都是拜的伊尹。
他可不僅僅是喜歡吃,廚藝好,他瘋狂到了連治理國家都用“以鼎調羹”“調和五味”這種從廚房裡悟出來的理論。
這種在現代人乍一看起來,非常扯淡奇葩的理論,卻收到了極好的效果,不僅讓他得到商湯的賞識,而且還輔佐其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
“竟然是這位大能的遺作,難怪口氣這麼大,難怪連鴆毒都可以煉化!”陳易連連感慨。
他繼續看下去,那牛皮很大,被磨壓的非常薄,應該是清朝中期左右的工藝,已經相當出色了。
慢慢的,陳易的面龐由那種驚喜與凝重相交的表情,變成了哭笑不得的模樣。
這些心得體會,竟然百分之五十都是跟吃有關,比如說,哪天在哪個地方化緣,施主吝嗇,宰了一頭牛,連根牛尾巴都不捨得施捨,大和尚本著佛家慈悲心,教導那位施主要行善積德不能只在乎那些身外銅臭,於是就吃掉了半頭扛走半頭,最後還教導那位施主連續唸了三天《華嚴經》……
還有,有酒肆盛產美酒,十里八鄉遠近聞名,大和尚聞言心嚮往之,連夜趕路二百里,前去為店家“祈福祝壽”。然而店家“好不通人情”,非說不逢節日不是壽辰,不用祈福更不用祝壽。大和尚本著我佛慈悲心,教他明事理,福壽時時祈,今生來世得安寧。
店家關門歇業三日,頌了三天佛經,大和尚就是在店裡面住了三日,以監督他是否誠心,直到餘酒全無,這才灑然而去……
陳易越往下看去,腦門子上的汗水就越多,這哪裡是什麼和尚啊,這不就是一個強盜嗎?不,比強盜還不如!
人家強盜還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埋伏在路邊,看見有人經過,跳出來就是一句“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擺明了老子就是搶你,也落得個光明磊落。
這大和尚倒好,每每都是裝成老實僧人前去唸經化緣, 別人不給,那就倉啷一聲抄起傢伙,打他個血~頭血臉, 吃幹抹淨,逼人念上三天佛經,然後再揚長而去……
如果遇上大度的,施捨給他但又不能填飽他那可以吃下半頭牛肚子的,他總是會在勸說無效之後,再次重複以上步驟……
用他的話說,這是替人受口舌之禍,佛曰: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不要臉到不要不要的!
再往下看去,基本上也是類似經歷,再多也無非就是多了一些哪裡的熊掌美味,哪個海邊上的魚肉好吃,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都是屁話,人懶活該餓死之類的。
也有些有用的,比如長白山的人參要比何首烏富含靈力,東海的皇帶魚不僅僅是滋味好,還能讓人增長修為,是不可多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