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潘閭欣賞他的地方,潘閭一直把郭嘉帶在身邊,可不只是基於歷史。
“你想怎麼做?”
“麴義與袁紹將帥不和,當然是離間了。”
潘閭就想問你怎麼知道將帥不和的,可沒等潘閭問呢?
郭嘉就先說了,有什麼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口水。
“面對我方騎兵的衝擊,袁軍單靠先登死士阻擋,其他袁軍部曲並沒有插手,就連搖旗吶喊的人都沒有。
先登死士雖在袁軍之中,卻是孤軍奮戰。
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那麼一種可能,這是袁紹授意的。
那麼問題來了,袁紹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劉伯溫言簡意賅,“功高震主。”
“沒錯,果然先生也是知道的。”
別看郭嘉一向不正經,但他對劉伯溫卻非常的敬重。
這一點,在其他人身上都沒有體現,包括潘閭。
潘閭都有點吃味了,心想白對你這麼好了。
“就算我們知道將帥不和又有什麼用呢?古往今來功高震主之人不知凡幾,他們是沒有什麼好下場,但他們的死都是發生在局勢穩定之後。
眼下戰事正烈,袁紹就是想殺了公孫瓚,也不會急於這一時吧!
自毀長城,袁紹應該不會那麼蠢?”
對於一個謀士而言,從來不會想應該這些話。
他們只會想怎麼去做就行了。
事情先做了,就會有一個結果。
你不做,就永遠不會有結果。
“潘大人,你又不是袁紹,你怎麼知道他就不會這麼蠢呢?
袁紹是世家出身,他可是要面子的很。
我們只要想辦法讓麴義損了袁紹的面子,袁紹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就算不殺了麴義,也不會用他了。”
郭嘉說的只是一種可能,潘閭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個可能身上。
再說了,麴義只是一個將領。
就算他死了,戰事依然會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