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遼西郡。
長史關靖極力上諫,“主公,不能在徵兵了,軍中已沒有多少糧草?”
“我們還能撐幾個月?”對於軍中的情況,公孫瓚自然知曉,他只是還想確認一下。
“最多三個月?”
三個月太短了,公孫瓚又不能裁軍,那麼只有一條路可走,“傳令下去,即刻南下,攻伐冀州。”
為了這場戰事,公孫瓚已經準備很久。
所以關靖並不奇怪,“主公,我們用什麼理由呢?”
“袁紹,不是有想過立劉虞老兒為帝嗎?那就是大逆不道,我們就把這件事廣而傳之,再已討逆為名行刀兵之事。”
“主公英明。”
公孫瓚的確有他的想法,他這麼做既可以得到大義之名,又能徹底的穩住劉虞,可謂是兩全其美。
公孫瓚的這次南下,有點突然了。
因為這天,還有點冷,他是真等不及了。
袁紹雖然沒有預料到,但卻有還手之力。
公孫瓚與袁紹之爭,終於爆發了。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或者是他瘋了。
戰事才剛剛開始,他就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
視天下群雄如無物,這不是犯眾怒嗎?
要不是潘閭有意攻伐徐州,早就派兵打他了。
什麼東西呀?一個諸侯有野心不奇怪,但你也得知道藏著啊!
還好意思頂著大義之名,就公孫瓚做得這點事更加的大逆不道,長安那邊還有個朝廷呢?你這樣把幼帝劉協置於何地呀?
董卓和李儒直接忍不了,以幼帝之名號召群雄討伐公孫瓚。
當然了,天下群雄也是聽詔不聽宣。
火沒有燒到眉頭,誰也不會管的。
各家自掃門前雪,只有袁紹奉詔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