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閭這樣的理由,連劉伯溫都接受不了,“主公,袁紹得到冀州之後,無非就是兩條路,北上南下。
袁紹重在河北,我們青州也在兵鋒之下,你既然無意攻伐冀州,又何必去招惹他呢?”
潘閭:“先生放心,公孫瓚那邊比我積極,袁紹肯定是要北上的。”
“這可不見得。”李林甫說出了另外一個人,“幽州牧劉虞,乃皇室宗親,而且名聲在外。
說不定袁紹會為了些虛名,先攻打青州。
這樣還可以穩住公孫瓚。”
“你們不會是想讓我攻打冀州吧!”話說到這個份上,潘閭不得不有這樣的猜測。
李林甫和劉伯溫對視了一眼,“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袁家的底蘊只可能被小瞧,不可能被高估。”
李林甫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他能說出這番話。
絕對不是因為道聽途說,而是經過了一定的瞭解。
“可徐州那邊,我已經準備很久了。”
劉伯溫:“這個屬下到是毫不知情啊!主公,你不應該隱瞞我的。”
李林甫到是有了一點猜測,“主公,是說伍天錫。”
“沒錯,這幾年來伍天錫一直待在徐州,他現在手上有一支可堪一用的部曲。
徐州牧陶謙,最近在招攬他。
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陶謙手下的大將。”
事情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了,的確沒有收手的道理。
徐州是不如冀州富庶,但比青州強多了。
還有徐州並沒有經歷過多少的戰亂,百姓眾多,那可都是兵源啊!
再說陶謙已老,可比袁紹好對付多了。
天下大勢,不外乎順勢而為。
“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先挑起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戰事了,這樣我們才可以放心的攻打徐州。”李林甫已經開始出謀劃策了。
劉伯溫也不遑多讓,“看來,這次真的要便宜張燕了。
有些事我們不便去做,他來做卻是順理成章。”
劉伯溫的意思,潘閭明白了,“可這糧食...?”
“找和珅,他肯定有辦法。”
平時看劉伯溫,那是一本正經的。
每次潘閭看見他,都相當於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一樣,心裡有一種敬畏。
現在看,真是一肚子壞水啊!
果然,能當謀士的沒幾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