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徐渭來說,才華就如同是水。
而他的腹中全是水,你要多少有多少。
無論是在紹興老家,還是在京師,但凡和他接觸過的人,無不對此人的才華讚不絕口。
徐渭止步於鄉試對於許多人來說很是不可思議,他自己也覺得有些古怪。
——紹興這地兒邪性!
有人這麼和他說,徐渭覺得自己找到了屢試不中的原因,於是在沈煉給他介紹肖家先生的事兒後,他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否則以徐渭的狂傲,他寧可去教授頑童,也不肯去官員家中教授女弟子。
果然,肖卓尋了幾個關係,就把他的學籍弄到了京師。
說到大明科舉,就不得不提南北榜。
明初科舉,榜單上大半都是南方士子,北方士子不幹了,鼓譟起來,引得太祖皇帝為了安撫北方士子,來了個南北榜。
由此可見南方文化鼎盛。
但南方也很卷。
捲到什麼程度呢?
在北方能輕鬆過關計程車子,在南方卻連舉人都考不中。
徐渭從內卷的南方到了北方,他覺得自己鄉試中舉就和玩兒似的。
所以考試結束後,這廝便和幾個友人整日飲酒,發洩多年鬱氣。
過鄉試,接著是春闈……科舉出仕,這是一條青雲之路。
徐渭甚至都給女弟子準備好了後續學業……畢竟一旦過了鄉試,他就得全力以赴準備春闈。
他站在側面,肖卓一家三口在另一側。
回來報信的僕役微微低著頭。
肖瑾緩緩看向先生。
徐渭還保持著矜持的微笑。
右手還在鬍鬚那裡。
但笑容卻凝固住了。
“你說什麼?”
徐渭覺得自己的耳朵有些問題。
僕役嘆息一聲,徐渭聽到了,很清晰。
“小人遍閱桂榜,並無先生之名。”
因鄉試在秋季舉行,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故而也稱之為桂榜。
徐渭呵呵一笑,“你莫不是沒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