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此刻就在新安巷的外面一點,他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的一幕,“這裡便是那位長威伯的居所?”
陪同的鴻臚寺官員說:“正是。”
新安巷出來便是一塊空地,可空地卻不空,被各種攤販佔領了。
有賣饅頭包子的,有賣麵條的,有賣滷肉的,有賣小吃的,甚至還有耍雜技的……
“長威伯能忍?”三條忍不住搖頭,“在我國,大將軍的居所之外誰敢如此?”
雖說足利氏落魄了,但僅憑著大將軍的名號,依舊能令那些百姓敬若神明。
在來之前,三條收集到了不少蔣慶之的訊息。
帝王寵信有加的近臣,墨家鉅子,學識了得,用兵犀利,數度擊敗草原大敵。
等登岸後,三條得知蔣慶之剛率軍大敗俺答二十萬大軍的訊息,幾乎要瘋了。
二十萬大軍……天神在上,倭國那些藩鎮互相攻伐時,出動的兵力數百,上千罷了。數千人的規模便是傾國之戰。
二十萬大軍!
只是想想就令三條頭皮發麻。
而蔣慶之竟然率軍大勝。
在來大明之前,大將軍有交代,此行主要目的是說動明國重臣嚴嵩。可得知此事後,三條猶豫了。
半路三條從隨行官吏凝重的神色中察覺到了不對勁,幾番打探,獲得了一個訊息。
——明皇啟動新政,而執掌新政大權的,竟然便是那位年輕的長威伯。
嚴嵩!
不!
該去求見蔣慶之!
三條讀過中原的史書,知曉王安石當年權傾朝野。而作為後來者,蔣慶之必然也是大權在握。
故而他當機立斷,決定把目標轉向蔣慶之。為此使團內部還發生過多次爭執,最終三條力排眾議。
就他了。
看著隨行的幾個所謂的智囊,三條眼中多了些陰鬱之色。
大將軍當下的日子不好過,東躲西藏。下面的這些人心思各異,有人想來大明撈一筆……按照以往的慣例,使團臨走前,大明這邊會賞賜不少東西,那些東西拿到倭國去,輕鬆就能換到一筆鉅款。
大將軍的日子不好過,連帶著下面的人也頗為煎熬。說實話,在來大明之前,不少人許久都未曾吃過肉了。
這權臣的日子過的,還不如大明的一個小吏。
當聽聞要大將軍要令人出使大明時,為了爭奪一個名額,那些在平民眼中無比高貴的臣子,甚至願意拿出祖傳的寶刀來交換。
按照三條的理解,作為新政執掌者,蔣慶之的地位雖說比不了倭國的幕府大將軍,但也差不了多少。
既然如此,這裡豈能讓人擺攤設點?
威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