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那個國家最先被滅> 正文 第四章 清議和黨錮(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四章 清議和黨錮(二) (3 / 3)

再說進了監獄的文人是大夫這邊,他們一直再想辦法出去,外面的人也在想辦法救他們,為此太尉陳藩丟了烏紗,還有誰能勸得動皇帝呢?

要知道,沒有盟主的命令,牢房外面又有N個東方不敗把守,想解救牢裡的人確實沒有那麼容易。然而,世界上的任何困難事兒,總會有人又辦法解決,超過人類極限的珠穆朗瑪峰總還會有人去挑戰,正派中人也不乏人才,就在眾人束手無策之時,有一個武林高手出場了,這位仁兄就是前面提過的,大學生領袖之一,賈彪!

說起這位哥們,當時的官不大,相當於個縣長級別吧。可能當時沒有人能相信,一個縣長級別的芝麻小官,有什麼神功,能將200多人從皇帝哪裡救出來?你還別不信,人家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可以說是很漂亮。不得不說,以搞學術著賈彪畢竟沒有像很多讀書人那樣成為木訥的書呆子,他的腦子裡充滿了智慧。

他的做法是:找了兩個人,兩個能辦事的人。

一個是城門校尉竇武、一個是尚書霍諝。竇武我們前面提過,當朝太師,就是當今皇后竇妙的生父,天字第一號外戚。霍諝,讀書出身,舉孝廉,遷為金城太守,後入為尚書僕射,梁冀當權時,滿朝公卿無人敢多說話,但這傢伙卻不怕死,聯合尚書令屢屢上奏,揭梁冀的傷疤,梁冀死後,劉志嘉獎霍諝氣節,封他為鄴都亭侯。

賈彪早已準備好了說辭,略施舌技,便將二人說服,他們答應由他們出面營救名仕們!

幾天後,竇武利用太師的身份給皇帝寫了這樣一封信:自陛下你登基以來,我沒聽說過你行過善政,卻只聽說你提拔了不少宦官,讓他們非法取得爵位;你可別忘了西漢王朝正是喪失在一幫奸邪小人手裡的,如果你再執迷不悟,趙高和秦二世的故事恐怕要重演了!此封信如驚雷一般劃破了黑暗的天空,矛頭直指宦官。

這位太師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不但寫了這樣一封信,還同時,說自己有病辭職,把城門校尉的官印及槐裡侯的侯印都一起打包交了上去!

那邊桓帝還沒有從岳丈的舉動中緩過神來的時候,這邊竇武前腳出門,後腳霍諝又來了!

劉志本來對霍諝就有好感,便和他聊起了竇武離職的事件,霍尚書見機會來了,便開始了早已準備商量好的說辭,一番高談闊論,終於說通了劉志。

於是把中常侍王甫召來,讓他去審問範滂等人,這王甫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來劉志不想玩了,想息事寧人,於是王甫的審問也就走了一個過場,就準備結案了,正好來了日食,劉志便命公、卿、校尉各推薦賢良方正之士,王甫主動請求皇帝以日食的名義赦免李膺等人。

公元167年6月8號,漢桓帝劉志下詔改元,又一次大赦天下。原來的所謂黨人200餘人全部遣返原籍,為防後患,桓帝命人將他們將他們全部登記在冊,並剝奪政治權力終身!意思很明顯:想聯合起來對付朕,朕不給你們用武之地,爾等能奈我何?

出獄後的範滂去見霍諝,並不拜謝,有人責問,範滂答道“春秋時,叔向也沒有去向祁奚道謝啊,我不過是效仿古人罷了,哪裡有錯?”範滂回到老家汝南郡,來迎接他的南陽士大夫,有數千車輛,浩浩蕩蕩排了好幾條街。範滂不由對同鄉殷陶、黃穆等人嘆道“你們這樣做是要再害我一次啊”從此閉門謝客不出。

當初劉志下詔讓天下各郡國都搜捕黨人時,平原國國相史弼堅持不捕一人,特務們問道“青州一共六個郡國,5個都有黨人,怎麼只有你平原國沒有?”史弼回答得大義凜然“若趨奉上司,誣陷良善,濫施刑罰,平原自然有黨,但我有死而已,這種事是不會做的”,為此史弼為被罰了一年的工資,但該地區計程車人得已保全。

黨人中有一叫楊喬的人,由竇武推薦,入朝任郎官,此人才貌雙全,深受漢桓帝劉志的喜愛,想把公主許配給他,但楊喬卻誓死相拒,絕食七日而死。

公元167年8月,魏郡上奏“嘉禾生,甘露降”巴郡上奏“黃龍見”然而出現“祥瑞天象”的同時卻發生了災禍:六州大水、勃海海嘯。漢桓帝劉志下詔:賜溺死者7歲以上者,每人錢2千;一家全被淹死的,由當地州郡負責收葬;因水災斷糧的,每人賜3斛。

10月,先零羌部落入侵三輔,張奐派尹端、董卓二人將其擊退,斬其首領,斬首俘虜共萬餘人,三輔地區得以安定。張奐上書請賞,但被宦官們一致阻撓,最後決定:只賜錢二十萬、封張家一人為郎官,但張奐拜辭不受,只提出要求:我知道大漢有制度:邊關守將不得內遷,但我希望可以將我的家人遷到弘農郡,朝廷因張奐立有大功,特許。

而另一個立功的董卓則被封為郎中,此時誰也沒有料到就在二十年後多年後,這個“粗猛有謀,令羌胡畏之”的董將軍將成為東漢王朝的掘墓人!

本年12月23號,劉志做完了他這一生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封兩年多前被貶為癭陶王的劉悝為勃海王。

好了,桓帝的故事即將講完,他統治下的江山其實已經搖搖欲墜,作為糞桶底子的老百姓的火已經此起彼伏,雖被鎮壓,卻沒有完全滅的跡象,至少火焰滅了,烽煙卻還在冒著。

公元 167年12月28日,36歲的漢桓帝劉志在德陽前殿駕崩。

桓帝死了,他的一生,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文字卻描述比較貼切,從他來娶媳婦卻機緣巧合登上了皇帝位,從梁冀被他尊重到梁氏覆滅,從太監集團受到重用到太監集團和文人士大夫你死我活,桓帝既不是中間的調和派,也不完全聽信太監的話講知識分子排除在外,說他好色糊塗,我覺得好色是肯定的,他的後宮美女太多了,突破了當時漢朝的記錄,但糊塗吧,從他的角度出發,我覺得他並不糊塗,至少他知道親政,知道朝廷上不能全部是太監,知道大臣拉幫結派自己的江山將受到威脅。

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首先皇帝的繼承人是個問題,然後是宦官集團尾大不掉,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朝政和朝局亂象叢生,文人士大夫基本被排除在外,外戚局勢還不明朗,跳在最前面的是太監。

桓帝昇天了,糞桶裡的江山還要繼續,至少目前,還沒有要掉下來的意思,雖然搖搖欲墜卻還能堅持,既然能堅持,將何去何從?我們前面說到的老百姓的沖天大火,終於在桓帝的這一輩子沒有爆發出來,然而總有一天,桶底再也忍受不了腐蝕,桶裡的江山最終會掉下來的,歷史將何去何從,請聽我後面慢慢講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