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那個國家最先被滅>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正文 第二章 桓帝和宦官、士族、外戚 (2 / 3)

範滂當年曾受命為清詔使,按察冀州,有股包拯或者明朝海瑞的作風;所以考察時郡縣守令有貪贓者,便自解印綬,望風逃竄。這次被黃瓊徵召,範滂也立馬就彈劾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20餘人,見範滂一下子彈劾這麼多人,懷疑其挾私報復,範滂正色回答道“若有一人舉劾不當,臣甘受顯戮”

尚書令陳蕃上疏向朝廷推薦五名處士:徐稚、姜肱、袁閎、韋著、李曇。漢桓帝劉志下令以安車玄纁之禮前往徵召,但五人皆受召不至。

還有一個叫魏桓的人,也被劉志徵召。鄉人們都勸他入朝做官去。魏桓卻道“做官就要為民做主。如今後宮千數、廄馬萬匹、左右盡是權豪。我現在去做官,這些都能有所減少嗎”鄉人答道“應該不會”魏桓嘆道“那我還去做什麼官”

然而,朝廷的利益集團已經形成,無法更改,太監們居要職,士大夫和被舉薦的人都與這些公卿士大夫們只能被排擠到決策圈之外,皇后鄧猛之父鄧香被追贈為車騎將軍、安陽侯。母親宣被封為昆陽君。其兄鄧演之子鄧康為沘陽侯、鄧統為昆陽侯、鄧秉為淯陽侯、堂侄鄧會襲封安陽侯。鄧氏宗族皆列校、郎將,賞賜以鉅萬計。

說到底,漢朝權力的重心,隨著梁冀的死,滑到了劉志、鄧氏和宦官們的手裡,還是跟眾公卿們沒什麼關係。士族公卿們不禁仰天長嘆:一直以來,我們士大夫都是反外戚的敢死隊,然而皇帝在反梁冀最需要人的時候,卻沒想到我們;當皇帝天下大權在手一握時,也沒我們什麼事。作為知識分子,學得滿腹經綸卻無用武之地,實在可悲可嘆,眼見天下落入小人手裡,那種悲天憫人的臭文人情懷油然而生,卻無可奈何,皇帝沒有意思用他們,他們能改變什麼呢?難道回家創業?呵呵~

為什麼外戚得勢時沒士大夫的權力?外戚失勢時也沒他們的位置呢?很多士大夫都在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尋找答案以圖東山再起,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終於一件事情的發生,讓他們猛然發現了問題的答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不怕死的人寫了一封不怕砍頭的奏書。東郡白馬縣令李雲上書漢桓帝劉志,還故意不粘封口,同時還抄錄了三個副本,分別送到三公府上!

那麼根據寫信慣例,信是要封的,為了隱私和保密,有時候還要在信封上寫明由***親啟的字樣。這個李雲不粘封口,就是不怕信給別人偷看,特別是給皇帝傳信的宦官偷看。還將副本送到三公府上,只能說明李雲寫這封奏書,就是想要起到廣告效應,所謂天然超能皂粉,不傷手的立白,廣告宣傳的在中國的社會里作用讓很多商家絞盡腦汁,不同的是現代的廣告要掏腰包花銀子,在李雲哪裡,這是個免費就能讓央視在黃金時段播放自己的廣告的東西!說白了,他就是出來炒作的,但是這個炒作不是像某某明星離婚分手費太多破產那樣的代價,這個炒作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事實上,李雲不是為個人出名而炒作,而是為一個遠大的夢想。這個夢想也是孔子一生的夢想——禮儀治國,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等等!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要想國家穩定、天下平安,只要搞定兩種關係就行了:君臣的社會關係、父子的倫理關係。

然而當今的漢朝,君不君、臣不臣。君常被劫持,臣常越位行事,搞得天下全亂成一鍋粥。如再不撥亂反正,國將不國矣!”李雲說:“當年大將軍梁冀專權霸道,獲罪而死,不過是主人殺了一個管得太多的家奴罷了,但是現在,密謀誅殺梁冀的身上少了男人的某件東西的那些貨色們,竟個個封了萬戶侯,這事要傳到地下,恐怕高祖劉邦都要起來罵娘了…”奏書的最後,李雲點到了重點:“現在官位制度全亂套了。一些邪門小人靠著馬屁功就能雞犬升天,難道皇帝您眼睛都瞎了嗎?”

“這是什麼東東,什麼鳥意思?擺明就是來找事的!”劉志心裡一股莫名的怒氣,幾乎要氣暈過去,只見他氣抖的身體顫巍,手裡的奏疏被狠狠摔到了地上,跳起來大叫“來人,把李雲給朕拿下”一個小小的縣令,要拿下是很容易的。但劉志卻殺雞用了牛刀,以捉拿梁冀的待遇,派出太監警衛部隊,浩浩蕩蕩捉了李雲,關進北寺監獄,同時讓常侍管霸跟御史、廷尉組成聯合法庭,準備審訊審判這個不知好歹的李縣令!“讓你話多,讓你氣朕,有你好果子吃”。

聯合法庭,不僅提升了級別,更防止了別人干涉。換句話說:哪個人被抓了,上面要說組成聯合法庭審案,多數是逃不掉砍頭的了!劉志此舉就是要告訴以李云為代表的那些想鬧事計程車大夫:你們能把狗拿耗子,朕自然就能多管閒事!敲山震虎,這一招可能讓劉志暗地裡很得意,哥終於會用計謀了,殺雞給猴看,效果應該不錯。但他怎麼也沒想到:他想嚇唬的人,並沒有被嚇住,又跳出一個不要命的人說“只抓李雲一個算什麼?乾脆連我也一起抓了吧”,呵呵,牛人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比那12306上的黃牛可是牛多了,這位仁兄是何方聖神啊,定睛一看,卻是弘農郡的五官掾杜眾,五官掾是郡政府的軍事官,就像孫悟空當了弼馬溫,不同的是悟空當初並不知道這官特別低,而杜眾知道這個官特別低,這麼低階別的一個人,怎麼膽子就這麼大呢?劉志真的想不明白,是因他被氣暈了頭,他下令立即逮捕杜眾,送給廷尉處理,準備兩個人一起拉出去砍了!

劉志啊,其實根本就不瞭解中國文人知識分子的臭毛病,認死理的臭毛病,他根本就不會用也沒想著去用這些知識分子。就當劉志準備砍這兩個人的時候,又有幾道奏書飛到劉志的御案前,這些奏書都是替李雲求情的,這李雲名氣小,可眼前這些奏書的作者,一個個都大有來頭。

第一個是大鴻臚陳蕃,他說:“李先生說得是有點過,傷害了您,但他本意還是好的,是為國家好才斗膽說出這樣的話來,想當年高祖曾忍周昌,成帝也赦朱雲,如今您卻受不了李雲的這一點冒犯,我擔心後人會對您非議,說是挖心事件重演”

挖心事件,指商紂王挖叔父比干的心。比干忠心耿耿,落得如此下場,後人無不寒心…

這劉志剛讀完陳蕃的信,又有三封信送來了,分別來自太常楊秉、洛陽市長沐茂、郎中上官資,拆開一看,他們上奏也只有一個目的:請萬歲赦免李雲。

這個時候,劉志才明白:“哦,原來這個李雲後面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啊,這李雲只不過是衝鋒在最前面的敢死隊員啊”,想到這裡,劉志殺心頓起!奶奶的李雲已罵我瞎了眼,陳蕃又諷刺我挖人心,敢情在你們這些士大夫眼裡,我成了商紂王了?非得給你們點顏色看看。

很快,皇帝陛下下達聖旨,旨意:陳蕃、楊秉二人以大不敬罪罷免,沐茂、上官資二人扣工資。

這時,管霸來見劉志了。管霸是負責審理李雲案件的中常侍。他一進來就跪在地上“陛下,李雲不過是個書呆子,杜眾也只是是個芝麻官,此二人愚蠢至極,實在沒資格讓您這麼大動干戈”

劉志很奇怪地看著管霸,不是說士大夫跟宦官尿不到一個壺裡嗎,怎麼今天說起一家話來了?沉思了一會兒,劉志陰陰地看著管霸說“李雲罵朕眼睛瞎了,這明顯是諷刺朕是個糊塗蟲,朕能忍嗎?難道你也打算放過他”管霸不語……

劉志突然擬旨:立即斬了李雲、杜眾!

趕走陳蕃、楊秉;砍掉李雲、杜眾,劉志以為這一下可以鬆一口氣了,幾道罷免聖旨,幾刀砍下頭顱,終於讓他們不敢在說什麼了,但是但事情並沒結;不久,劉志批奏摺的時候又收到這樣一封奏書:“……你身邊的這些個太監,有很多當年就是梁冀的人,後來看見梁冀要倒臺了,他們又反咬一口,這些人本來都不是什麼好鳥,你突然讓他們一夜昇天,個個氣焰囂張,這還得了?希望你最好分辨黑白,善待忠良,不要再犯傻了……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所以才斗膽給你說了這些話,請三思……”,劉志又火冒三丈,看了以下署名,他驚訝了,寫這封信的人乃是太尉黃瓊,公之首都出面說話了,說明問題嚴重了!

劉志並沒有當時發起火,有了前幾次的火,這次看到這些話,也有點接受能力了,又礙於三公之首的信,所以當時丟在桌面上,暫時沒有理睬。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