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溼空氣密度線上計算器> 異界篇 第199章 伏殺 (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異界篇 第199章 伏殺 (上) (1 / 2)

火系修士就感到身周塘水倏地變得濃稠,似置身泥潭,掙扎乏力。他想大呼不好,來不急後悔自己如此愚蠢竟想在水中對付水系修士。火元氣毫無保留地激洩而出,全力掙脫束縛。

另外四人大驚,衝刺趕來救援,他們同時感到塘水的阻力大增,速度不增反減,就知道不好。

小白刃飆刺往大力掙扎的火系修士,刃尖離他頸脖僅有一尺。火系修士畢竟是不弱於蘇佑的動神境,在他傾盡全力、不計耗損的努力下,終被他破開水之縛力。

長劍及時擋在小白刃前,眼看就要劍尖相交。小白刃像是突然變長了,刃柄還握在蘇佑手中,刃身卻倏地伸長尺餘,從火系修士劍尖之前一掠而過,在火系修士慌亂後退之前刺入他的喉嚨,透頸而出。

火系修士雙目圓睜,神色中雜著恐懼與痛苦,還有一絲驚疑,似是想不通自己是如何中劍的。對方的尺許短刃怎麼就突然變成了三尺長鋒?

他張大的嘴巴咕咕冒泡,雙目失去神采,已然死於非命。本就縮往湖下的身體直接陷入塘泥不動了。

在蘇佑全力對付火系修士時,他作用在另外四人身周的水元氣立即減弱並消散。四人壓力一去,那兩位白衣土系修士本就受到的影響最小,立即加速射來,兩柄長劍交叉飛刺蘇佑後心。

卓全鈺與陸延慶卻出乎意料地轉身,快速遊走。二人的逃跑行徑讓兩位土系修士猛地一驚,蘇佑已趁二人受驚呆滯的剎那欺到那位實力稍弱者身邊。

此人醒悟過來,本能的一劍斜斬,竟然劈中小白刃尖,斬斷了小白刃前端的尺長刃鋒。他精神一震,就要展開劍勢迫退蘇佑。斷了的小白刃尖忽又長了回來,在他目瞪口呆下,電閃穿透了他的喉嚨。他如火系修士一樣眼現驚恐,張口狂吐氣泡。氣泡很快消失了,他的生命也終結了。

正是蘇佑以水元氣逆行,凝水成冰,延長劍鋒,才讓短刃重新化成長劍,擊殺了此人。

蘇佑看似輕鬆連殺兩人,其中即歸功於他出神入化的水系奇技,凝水成冰延長短刃,給人刃尖突然長出一截的幻覺,寒敵之膽,瓦其鬥志。另外他突然凝固對手周邊的塘水,讓對手移動乏力,始能創造如此戰果。連鍛神境陰屍王都飲恨在他這招之下,不要說小小動神了。

另一白衣人駭然,這才明白卓陸二人為何選擇逃走。在水裡對付水系動神修士,簡直愚蠢之極。他忙轉身奮力遊動,拼盡全力逃跑,同時心裡大罵卓全鈺和陸延慶,更後悔為陸家賣命。

身周的水越來越重,他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意識到逃出無望,他生起狠勁,毅然轉身與蘇佑拼命。他一邊抵禦蘇佑的水之縛力,一邊攝起水底塘泥攪渾塘水,手中劍則趁亂飛射蘇佑咽喉。

蘇佑自然不會讓他得逞。白衣人偷襲不成,立即奮不顧身搶攻,招招以命搏命,蘇佑一時半會兒也拿不下他。

經過一番激烈纏鬥,此人最終被蘇佑在水下生擒活捉。

蘇佑小心察看四周,感應不到危險,才拎著昏迷不醒的白衣人鑽出水塘。卓全鈺與陸延慶早已逃去,消失無蹤了。

蘇佑忍不住坐在塘邊大口喘氣。自遭遇伏擊,就一直處在劣勢,隨時落敗身死的危機,讓神經繃的緊緊地,哪還能保持心境澄明。正如他以前擔心的,當生命受到威脅,始能檢驗心境的真正層次。

發現自己的心境雖沒有想像中高,他對之前戰鬥表現確比較滿意。雖是提前感應到土神識而佔得一絲先手,他的實力卻是真真確確有了極大的提升。劍技更加嫻熟。危機時刻皓月劍招不假思索,信手拈來,每一招都精妙絕倫,沒有一招浪費。他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純憑直覺運轉。一個月苦功,終在這一刻展現,始能反殺敵人。

二老多次強調劍技要活學。一套劍技練得熟不熟,不是看你招式使得多麼精準,招與招間多麼連貫,又或釋放出多大的威力。

不懂劍技之人,他的招式動作同樣不假思索,但純是本能反應。只是危機時逼出來的“妙”招,缺少“精”招打底,“妙”招的威力就有限,也做不到連貫,虎頭蛇尾。蘇佑沒劍技之前就是這樣,與人交手最多就是佔了一點“快”的優勢。

死學者能將整套劍招順著倒著使都滾瓜爛熟,練得很“精”。確於戰鬥之際為施展哪一招而猶豫不決,這樣的劍技再強大,練得再熟再“精”,也不能克敵制勝。

“熟能生巧”裡面的“巧”又或“妙”招非是偶一得之,乃是福至心靈的靈犀一點,是千錘百煉忘卻套路後的“直覺”。“精”只是一套劍技的基本,“精”與“妙”結合,才能稱為“精妙”。隨手一揮,自成章法,妙至巔毫。

一套劍技真正煉至巔峰,應該要經歷“無招、有招、無招”三個階段,才能稱為真正的大成。二老將之稱為“得招後忘招”。做到忘卻所學劍招,出劍時不經思索的隨手一招卻又是當下最佳之招,這樣的劍技才當得起“精妙絕倫”。

蘇佑自感還處於劍技的第二階段,而且他只練習了兩套劍技,不會自滿地認為第二階段已成。他無由地想起孫重越的劍意,或許劍意才能真正稱為“無招”。

二老所說的“得招後忘招”和蘇佑聽過的“庖丁解牛”故事異曲同工,庖丁掌握的應該就是刀意了!但庖丁的刀法是“得牛後忘牛”,遊刃於有牛和無牛之間,讓他隱隱覺得有招和無招之間還有一個階段,“有無”之間。有意為之則有跡可尋,無意又缺了凝聚,意無意之間才能貫通“有”和“無”。

那種境界離蘇佑太過遙遠,他目前不會為之傷神。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