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寂靜無聲,都在回味這首詩。然後才有竊竊私語討論聲嗡嗡的傳開。一聲咳嗽吸引所有人注意。孫重山的聲音響起道:“唔,不錯,這是一首言志詩,從園中葵的生長,再到百川東流不復返,從萬物的自然法則中感慨時間不可逆,借物及人。勸人惜取青春年少,努力向上,莫使光陰虛度。當的是一首很不錯的佳作......。”
他廖廖幾句,即點評精準。周圍聆聽計程車子們心中佩服,暗暗點頭,也因林國棟這首詩感到極大壓力,確實是一首難得的好詩。石靈、聞人一鳴等人聽完也沉默起來,也許是找不出此詩薄弱之處,駁無可駁。
卻聽孫重山道:“林公子確有詩才,如果不是我前些天得聞一首上好佳作,否則林公子這首將是我近年所聞最好的詩了。”
林國棟道:“哦,竟有此等佳作,孫太學士可否吟來一聽?” 他大方應答,顯示寬廣的心胸。
周圍的人又是暗暗點頭,這林國棟確實不凡,且極為自信,並不因孫重山將別人的詩置於其上而心生不滿,反而坦然相邀。難怪帝都士子認為他的文才可列鑫浩前三。甚至有人拿他與秦紫煙比之文壇金童玉女。
孫重山對這林國棟印象挺好,就點點頭道:“嗯,我所聞乃是一首詞作,我也不知詞牌名,這首詞的作者本人也在現場。如果他願意說出名字,就請他自己說吧。”
孫重山的說又引起嘈雜的議論聲,皆在猜測作者是何人。能得孫太學如此推崇,定非無名之輩。有人猜是可列為鑫浩新進三傑的另外兩人,張廣瀚或者李開元。像秦文韜名氣當然更大,但年齡也比這幾人大,所以並不與他們排名。秦文韜在早些年也是極為活躍,常出入於各種詩會場合,佳作頻出,風頭無兩。到這幾年收斂了心性,只有相熟之人才知道他專注在幼女欣童的培養,心思放到家族的學堂事業上面了。
孫重山徐徐吟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周圍又是一片安靜,到場無論男女皆才華不凡,“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兩句一出,立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磅礴氣勢,也將眾人的心神吸攝......。石靈擊節讚歎:“上闋渲染風狂雨驟,雨中趕路的艱難。“莫聽”,“何妨”,“誰怕”等字詞又表達面對艱辛、挫折不畏懼,反而以灑脫的心態勇往直前。任憑風吹雨打,我自瀟灑面對。下闋筆鋒一轉,風雨後也會放晴,經受住逆境打擊後就會有希望的轉折。最後,哪有什麼風雨和晴天,都是心中的執念,更是將人生態度昇華。好詞啊!”
石靈評完,聞人一鳴接著評,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將這首驚世之詞評的淋漓盡致。不得不說,品評的非常精準。蘇佑不知這二人的才學如何,但這評詩水平確是讓他驚異。
孫重山當時聽到這首詞,知道這是一首借雨抒懷的詞。從中感懷自身,詞中風雨即象徵人生風雨又指仕途的風雨,他因懷才不遇而壓抑的心境就豁然開朗,胸中舒暢。這時再次吟出,仍感心神激盪。
無論幾棟小樓內還是園中的才子佳人,皆為此詞震驚。一些上了年齡、經歷過風雨的人更是內心生起共鳴,詞中的豁達人生態度讓他們感觸良多。如此絕妙好詞,孫太學士說是近年最佳都是謙虛之言,簡直是可傳世之作!不但近幾年,再往前幾十年也難找到能與之比肩的詩詞出來。此詞一出,小園一時再無人敢吟詩做句,皆被此詞鎮住。
林國棟同樣聽的心蕩魂搖,激動難抑。他也是磊落之人,對著孫重山所在的小樓一揖到底。說道:“果然是首令人讚歎的絕妙好詞!國棟所作與之對比似小孩玩樂之句,遠不能比也。學生受教了,不知此詞是何人所作?”
他自陳不如,給人胸襟寬廣之氣度,而且他長相也白淨俊秀,已有不少小姐對他眼露傾慕。當然小姐們更是對那首詞的作者心生期許。
蘇佑想不到孫二爺又將他那天誦的那首“定風波”吟了出來,他當然不會站出來承認這是他的作品。對於白山期待的眼神也是裝著沒看見,好像與他無關,還一臉好奇狀。
一旁孫天賜面有狐疑,他想起妹妹在蘇佑房內拿走的那些紙張。就望了蘇佑一眼,見他同樣有好奇之色,心道難道不是他寫的?
小園安靜了片刻。聽到孫重山道:“既然他不願意站出來,我就不說出他的名字了,以免自討無趣。你們繼續吧!” 他雖這樣說,但出了這樣一首妖孽般的詞,還有誰人敢出來現醜?
蘇佑之前還在疑惑舉行這等熱身會有何意義?現在明白,這些學子們如果有什麼佳作,提前在這些文會上發表出來,也能提前讓人品評,特別是得到例如孫太學這樣的名士的點評,作品即能名聲大噪,被人傳頌了。先在熱身會打出名聲,引起廣泛關注,就有可能在“玉章迎春”盛會上一舉成名。相當於提前廣告宣傳,難怪這些學子會對這些大大小小的詩文聚會趨之若鶩。
房內眾人皆擠在陽臺欄干處,南郭士傑感嘆道:“真是一首絕世好詞!此詞一出,今晚當再無他詞。”
自認博學的石靈完全為這首詞傾倒。桀驁的聞人一鳴仍是一臉不可至信,搖頭嘆道:“此詞真是一劍封喉啊,到底是何人所作?我想不出年輕人中誰有這樣的才華,能寫出這等驚豔詩詞!”
石靈心中一動道:“會否孫太學士自己所作?他故意假他人之名,是為震懾某些恃才自傲的學子吧?”
其他人就眼中一亮,想是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本來認定是蘇佑所作的白山也一愣,似乎也覺得有這個可能,狐疑地看了看蘇佑,眼中已減少了對蘇哥的懷疑。
小園安靜下來,受孫重山所吟詞作的震攝,果然再沒人出來賦詩作詞。剛才的熱烈討論氛圍消去,就有些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