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嫵媚的拼音是什麼> 第507章:香菱的一生為啥那麼可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7章:香菱的一生為啥那麼可憐

正文:

香菱是紅樓夢裡比較特殊的人物。她的容貌,可以用美豔來形容;但她的一生,卻慘不忍睹!香菱的人生軌跡,正應了那句老話:紅顏薄命!作者為什麼如此編排她的故事?

香菱長的美,第七回周瑞家的看見她時就說:“這個模樣,竟有些像咱們東府裡的小蓉奶奶的品格兒。”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秦可卿的容貌,鮮豔嫵媚,大似寶釵,嫋娜風流,又似黛玉。香菱的容貌幾近秦可卿,可見是美的不亦樂乎。賈璉看見香菱也說她:“長得好齊整模樣兒。”

香菱在紅樓夢裡第一次出場,年僅三歲,剛五歲,便丟了。

[元宵佳節。士隱令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那有英蓮的蹤影?急的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不敢回來見主人,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好;再使幾人去找尋,回來皆雲影響全無。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去,何等煩惱,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顧性命。]

由此可見,香菱,也就是鄉宦甄士隱的獨生女甄英蓮,她一出場,就開啟了甄士隱家由盛轉衰的序幕。而且是從元宵佳節,這一圓滿之日開始!

從全書看,又似乎是對賈府由盛轉衰的預示。

那時的香菱“生得粉裝玉琢,乖覺可喜”。可見,從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香菱在紅樓夢裡的第二次出場,就是馮淵案。

[馮淵,父母俱亡,又無兄弟,守著些薄產度日,年紀十八九歲,酷愛男風,不好女色。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見這丫頭,他便一眼看上了,立意買來作妾,設誓不近男色,也不再娶第二個了。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誰知這柺子又偷賣與薛家,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逃去。誰知又走不脫,兩家拿住,打了個半死,都不肯收銀,各要領人。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動手,將馮公子打了個稀爛,抬回去三日竟死了。]

香菱這次出場,又跟一件禍事有關。這件事導致馮淵死了。馮淵本來酷愛男風,不好女色!為什麼遇到香菱,就要痛改前非呢?都是因為香菱太美所致。薛公子家資豪富,美女見的自然不少,他為什麼不惜惹出人命,也要搶奪香菱,還是因為香菱太美。由此想來,當初柺子為什麼要拐了五歲的小香菱,估計也是因為太美所致。

這場官司,更有錢又有權勢的薛蟠,戰勝了小富又沒權勢的馮淵。揭示了封建社會大魚吃小魚的罪惡與黑暗。

我們再看此時的香菱,變成了什麼情況。

[我也曾問他,他說是打怕了的,萬不敢說,只說柺子是他的親爹,因無錢還債才賣的。再四哄他,他又哭了,只說:‘我原不記得小時的事!’這無可疑了。那日馮公子相見了,兌了銀子,因柺子醉了,英蓮自嘆說:‘我今日罪孽可滿了!’後又聽見三日後才過門,他又轉有憂愁之態。]

由此可見,她自被拐子帶走後所過的日子,就是整日捱打捱罵,吃苦受罪。同時也可看出,她的心靈,己經被嚴重扭曲,逆來順受,成了習慣。

接著,我們再看負責審案的應天知府賈雨村,明知她是恩人甄士隱的女兒,可以救她出火坑的,卻只嘆道:“這也是他們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這馮淵如何偏只看上了這英蓮?這英蓮受了柺子這幾年折磨,才得了個路頭,且又是個多情的,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這段事來。這薛家縱比馮家富貴,想其為人,自然姬妾眾多,淫佚無度,未必及馮淵定情於一人。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兒女!且不要議論他人,只目今這官司如何剖斷才好?”

賈雨村的樣子,就彷彿一個看戲的,發了這一段評論後,就再不聞不問了。從這個角度看,香菱就成了賈雨村的一面鏡子。照出了他忘恩負義的,醜惡的靈魂。

香菱的再次出場,就是在薛家與薛公子過日子和跟黛玉學詩。

居於社會最高層,不學無術的薛蟠,與來自社會最低層貌美如花,安靜如水,好學上進的香菱一塊兒過日子。用今人的眼光看來,就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這種巨大的反差,更能顯出美麗與善良被醜陋與卑鄙摧殘時的悲哀。給我們心靈造成的衝擊自然就十分的大。

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書寫香菱跟黛玉學詩。香菱對詩的感覺和悟性,以及痴迷,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才情四諡的女詩人的形象。在這些方面,她跟黛玉頗有幾分相似。透過她與黛玉的交流,讓我們更多的理解了林黛玉胸襟寬廣的文人氣質。所以,在這裡,她又成了林黛玉內心展示的一面鏡子。

香菱之後的出場,就是與那個夏金桂的遭遇,名字也被人家換成了秋菱,她過的日子就愈發淒涼了。由於夏金桂、寶蟾的挑撥,薛蟠竟抓起門閂來,劈頭劈臉渾身打起來。薛姨媽為了賭氣,竟想找個人牙子來,把秋菱多少賣幾兩銀子!要不是為了薛家的臉面,秋菱又要去過那“打怕了”的日子了。

在這部分,香菱的形象,又照出了封建家庭裡,妻妾的尊卑,婆媳關係的複雜,以及金錢權勢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從香菱的名字,被人家兩次修改,可以看出香菱就是一個任人宰割,被欺凌、被壓迫、被侮辱的奴隸。

綜合以上可知,作者編排香菱這樣的人生。一方面是把她作為一面鏡子;透過她,去照出人心的美醜,照出社會的黑暗。另一方面,是把她這一極美的人物,放在封建社會這個大染缸裡,向我們展示,像香菱這種真正美的事物,始終都是有錢有權勢者的玩物,玩厭了,終逃不過被摧殘,被丟棄的命運。

(本篇完,請接著看下一章)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