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瓶兒死前的表現,看似作戲,其實並不簡單,意味深長
在金瓶梅這本書裡,李瓶兒的一生雖然不長,只活了二十七歲,但也算得上是過的轟轟烈烈,精彩絕倫。
在她的一生裡,跟五個男人發生過親密關係。他們分別是梁中書、花太監(關係比較隱晦)、花子虛、蔣竹山,以及西門慶。
跟梁中書和花太監時,李瓶兒獲得了大量的財富。使她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富婆。可是,物質財富並不能滿足她情感上的空虛和身體上的寂寞。
在跟花子虛做夫妻時,李瓶兒遇到了西門慶,兩個人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彼此欽慕,混到了一起。幾經波折,李瓶兒終於嫁給了西門慶。
李瓶兒在嫁給西門慶之前和之時,雖然一直都知道西門慶有一妻四妾,但還是十分願意嫁給他。原因就是,西門慶是她心目中最理想的男人。
這種情形,就跟現在那些偶像崇拜者的情形一樣,不論有多少人喜歡這偶像,還是擋不住她沒命的喜歡他!甚至要不顧一切的向對方投懷送抱。就像一個腦殘者!
西門慶娶李瓶兒的時候,因為對李瓶兒嫁給蔣竹山的事,耿耿於懷,想給李瓶兒一個下馬威,不僅進家門時沒有出門迎接,而且,娶進家門後,又故意冷落了她幾天,搞的李瓶兒羞愧難當,差點兒自殺。之後,西門慶還拿了鞭子要毒打她。
待事態有了轉機,李瓶兒跟西門慶的感情急劇升溫,情形又似珠聯璧合,居然漸漸成為在感情上最親近的人。後來,李瓶兒懷孕生子,為西門慶生下第一個兒子官哥兒。在潘金蓮的作妖下,官哥兒意外夭折,李瓶兒倍受打擊,也生病至死。
書中,第六十二回,對於李瓶兒臨終前所作、所為、所思的描寫,是《金瓶梅》這本書最為感人至深的一段內容。讀來,叫人感慨萬千,所思良多。
常言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當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即將離開人間,要告別朝夕相伴的親人,獨自到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去的時候,其複雜的心情,並不是一句“其言也善”所能概括得了的。
李瓶兒臨終前的所作所為,既體現了她的真誠,又體現了她的善良,更體現了她的哀傷。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三點在從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出來的:
首先,是李瓶兒對嫁給西門慶以前,跟花子虛在一起生活時,自己有負花子虛,感到悔恨不已;同時,又對即將進入另一個世界,要與花子虛再次見面,內心充滿了恐懼。對於這一點,作者主要是透過李瓶兒的幻境與夢境來表現的。
作者為了表現李瓶兒的這一內心世界,豐富她的性格,展示前文中沒有展示的人物情態,不惜濃墨重彩,在李瓶兒死前那麼的篇章裡,先後四次記錄了李瓶兒對自己幻境與夢境的敘述。
第一次,是在這一回的開頭,當時,李瓶兒剛剛知道自己已經病入膏肓,無力迴天了的時候。她對西門慶說:“我不知怎的,但沒人在房裡,心中只害怕,恰似影影綽綽有人在跟前一般。夜裡便夢見他,拿刀弄杖,和我廝嚷。孩子也在他懷裡。我去奪,反被他推一跤,說他又買了房子,來纏了好幾遍,只叫我去。”
西門慶聽了李瓶兒的這些話,為幫她解除心裡的恐懼,就叫玳安去玉皇廟討符帖驅邪。可是,當玳安把符帖取來貼在她的房裡後,她內心的恐懼並沒有因此有任何消減,她仍然十分害怕的對西門慶說:“死了的,他剛才和兩個人來拿我,見你來,躲出去了。”
西門慶聽了她的這個話,就進一步寬慰她說,聽應伯爵的說,門外五嶽觀的潘道士遣的好邪,明日就派他去請。
李瓶兒馬上說:“我的哥哥,你請他早早來,那廝他剛才發狠而去,明日還來拿我哩,你快些使人請去。”
最後一次是在潘道士請來之後,她對西門慶說:“剛才那廝領著兩個人來了,在我跟前鬧了一會,說道:‘你請法師來遣我,我已告準在陰司,決不容你!’發狠而去,明日便來拿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