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初見西門慶這段故事,因為流傳很廣,所以廣為人知。
看金瓶梅里潘金蓮初會西門大官人那場戲,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哪些精彩的演繹呢?
這倆人的名聲鵲起,《水滸傳》跟《金瓶梅》都功不可沒。
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下《金瓶梅》作者對這段故事的描述。
前情是,武松要到東京去幫縣太爺去送打點上司的金銀,臨走,要武大每天晚出早歸,看好門戶。
武松走後,武大遵照執行。潘金蓮每天被武大像看犯人一樣守著,很生氣。跟武大鬧了幾天,武大死不悔改。於是潘金蓮改變了策略,不再跟武大吵鬧。每日“打扮光鮮,單等武大出門,就在門前簾下站立。約莫將及他歸來時分,便下了簾子,自去房內坐的。”
照此看來,武大對武松提醒的堅持,不僅沒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反作用。
正是潘金蓮每天打扮光鮮,故意在門前簾下站立的賭氣行徑,為她跟西門慶的相遇,創造了條件。
結果,“一日,婦人正手裡拿著叉竿放簾子,忽被一陣風將叉竿颳倒,婦人手擎不牢,不端不正卻打在那人頭上。”
這段時間,每日收放簾子,是潘金蓮必做的事情。偏偏這一日,潘金蓮收簾子時,忽然起了一陣風。
這風平時大概也刮,有時候也會把叉竿颳倒,有時候也刮不倒,偏偏這日就颳倒了。
平日裡,潘金蓮遇到叉竿颳倒時,有時候能抓牢,有時候可能也抓不牢,偏偏這日就沒有抓牢。
沒抓牢的叉竿就會倒下去,倒下去的叉竿通常打不著人;打著人的機會很少,偏偏這日就打著了人。
突然倒下去的叉竿打著人,本來就難,更難的是它偏偏會打著一個武松和武大最不想讓打著的人。
這人不僅長的帥,有著“張生般龐兒,潘安的貌兒”;而且還是個“長腰才”。身上的衣裝也都是高檔奢侈品。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合潘金蓮心意的。
潘金蓮看不上武大的,主要有四點。
第一點是,個子小。第二點是,長的醜。潘金蓮初見武松時,就心下思量:“一母所生的兄弟,怎生我家那身不滿尺的丁樹,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裡遭瘟撞著他來……”
第三點是,人太老實。作者前文是這樣描述的:“原來這金蓮自嫁武大,見他一味老實,人物猥瑣,甚是憎嫌,常與他合氣。報怨大戶:‘普天世界斷生了男子,何故將我嫁與這樣個貨!每日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只是一味喝酒,著緊處卻是錐鈀也不動。奴端的那世裡悔氣,卻嫁了他!是好苦也!’”
第四點,是窮。前文講到,潘金蓮惹是生非,武大想搬家,就與老婆商議,潘金蓮是這樣說的:“賊餛飩不曉事的,你賃人家房住,淺房淺屋,可知有小人羅唣!不如添幾兩銀子,看相應的,典上他兩間住,卻也氣概些,免受人欺侮。”
潘金蓮看不上武大的這四點短處,偏偏都是西門慶的優點。
這種事,實在是奇,差不多跟小行星撞地球一樣奇!作者也覺得出現的機率太小,不可信,但這是故事的需要,所以,就不得不在文里加了這麼一句演義小說裡的套話,“自古沒巧不成話,姻緣合當湊著。”來遮掩。
作者在這裡用了“姻緣”二字。姻緣,是指婚姻的緣分,而且是指那種你情我願的婚姻。由此說明,此處,作者顯然在暗示,潘金蓮跟西門慶將來不僅有婚姻的,而且還是你情我願結的婚。不像她跟武大那樣,是一塊搭夥過日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