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是塔娜從地區人力市場上僱來的。
一般找活幹的人,不是嫌塔娜給的錢少,就是嫌塔娜待的地方寂寞。有家口的塔娜還不願意僱。因為有家口的人花的僱工費高,塔娜心疼錢。
塔娜想到要僱人來放羊,是因為丈夫青雲死後,多年不挑放羊重擔的她一下子挑起來,處處感到力不從心。五十四歲的塔娜已不是二十、三十歲時的塔娜了。塔娜有了不想放羊的想法。塔娜的羊群從塔娜產生不想放羊的想法起,羊群日漸壯大,由原來四百增到了五百,由五百又增到了六百。塔娜的心思是等待再一次的絨毛價格上漲。絨毛價格上漲時,羊的價格也會跟著上漲。她將在這個時候把羊和絨全部處理掉。
但絨價兩年都沒有漲起來。塔娜的羊群卻膨脹起來了。侍弄這麼一大群羊,塔娜覺得自己累的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塔娜僱人的出價是一年五千塊錢,吃住全包。
郭峰附合塔娜僱用的條件。郭峰也願意接受塔娜的條件。
郭峰願意接受塔娜的條件是因為他已幾乎身無分文。
在這之前,郭峰上蓋房的工地當過小工,做了三個月,他自己就不幹了。那種整日叫他頭昏眼花的累使他不堪忍受。
別的零活兒往往因為他那瘦小的身板而失去。找不到活幹整日使郭峰處於絕望之中。有好幾回,郭峰差點兒拿根繩子把自己在一棵樹上吊死。
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塔娜。別的活兒大家搶著幹,往往輪不到瘦小枯乾的郭峰。但塔娜的活兒別人聽了問兩句就躲開了。沒人同郭峰競爭。郭峰又願意做這事,他覺得這事兒是特意為自己準備的。所以,這事一說就成。
依郭峰當時的求職心情,只要有人僱用,即使不給一分錢,能給口飯吃,他都願意去。但塔娜不僅管他飯吃,一年還給五千元錢。所以,這條件很令他滿足。
郭峰願意去塔娜家放羊,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從來沒到過草原,他心中有到草原看看的激情。
郭峰到塔娜家正是深秋時節。塔娜是到山前去調羊們過冬的草料時,順便去的人力市場。
進入大山後面的草原,郭峰才第一次深切體會到被山脈隔開的山前和山後彷彿是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山前的莊稼雖然割倒,樹葉還並未變黃,綠意照舊隨處可見的時節,穿過五十華里的大山,山後已是一片枯黃,偶爾所見的一兩棵樹木,早已落盡葉片,只剩瘦縮的枝條,在冷風中呼嘯。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郭峰穿著青雲的棉衣捱過了那個冬天。春節的時候,塔娜給他放了半個月假,開了一千元工資,讓他到山前家裡探親。過了十五,郭峰如期回到牧場。
從山前回來的郭峰帶回一包書,一個隨身聽。以後郭峰放羊時,每日就帶了隨身聽和一本書出去。隨羊在礫石灘與沙地組成的草地上行走時,郭峰就聽歌曲。羊們臥在灘裡休息時,他就坐下來看書。
塔娜不知道郭峰看的書一部分叫小說,一部分叫英語。聽的歌曲一部分是民歌,一部分還是英語。因為塔娜不識字。但塔娜整日在高娃面前唸叨和抱怨,說郭峰聽隨身聽和看書耽誤了放羊。高娃就將自己探視的結果告訴了她。
一個羊館看書聽歌有什麼用呢?塔娜想不通。有幾回就悄悄尾隨了郭峰出去,站在高處用望遠鏡監視郭峰的行蹤。發現郭峰聽歌看書並沒影響到羊們吃草。
塔娜前日夢裡出現羊們同郭峰一起在灘裡聽歌,看書,跳舞不吃草,一個個變成細腰窄臉的情節並沒出現。她的心情才平靜下來。
春節過後,羊們開始大規模下起羔來。郭峰每日去灘裡放羊時,肩上多了一個大氈包。氈包是為在灘裡出生的小羊羔準備的。每天郭峰都要從灘裡用氈包 揹回兩三隻小羊羔。每日羊們回來井上飲水時,塔娜必立在井邊看著,有時看了也就看了,不做聲。有時看了就同郭峰說,有羔子落到灘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