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翌日,賈張氏、秦淮茹帶著棒梗在院裡挨家挨戶的表示感謝。
重點自然感謝了徐得庸,賈張氏即便心裡有點不情願,也得開口道謝,若是她再躲起來不露面,那就真的臭市了。
坐在徐得庸家裡,賈張氏道完謝小眼睛便滴溜溜的轉動四處看。
秦淮茹攬著棒梗道:“南大娘、得庸,我家東旭說了,等他差不多能下地了,便請您們和院裡三位大爺到家吃頓飯,這段時間給您添麻煩了。”
徐南氏擺擺手道:“不用,不用,我一個老婆子也沒幫什麼忙,就不上桌了。”
徐得庸笑了笑道:“吃不吃飯無所謂,誰家都有遇到事的時候,事情得將心比心,嫂子您說是不是!”
秦淮茹目光一低道:“您說的對。”
旁邊的賈張氏聽出徐得庸話裡有話,忍不住暗暗翻了個白眼。
……
今個是元宵節加週末,院裡家家戶戶的人都換上新衣裳出去看熱鬧。
除了常說的看花燈、猜燈謎等活動。
這時候還有迎紫姑、走百病、摸門釘等等習俗。
北方很多地方還有蒸麵燈的習俗,面燈的樣子像古代的圓形的尊,中間的部分盛上花生油,插上一個纏了棉花的黃草杆做成的燈芯子,就可以點燃。
一般蒸十二個面燈,從一個褶到十二褶,代表十二個月份,如果這一年閏月,那就要多做一個。
你是幾月生人便點幾個褶的面燈,多餘的面燈都會送人或者有人來要。
家裡不蒸麵燈的孩子為了獲得一個和自己月份相符的面燈,往往要跑好幾個人家去找。
徐得庸則帶著徐南氏出去聽了一天的唱大戲。
徐南氏聽戲的時候,他就逛逛周圍的小攤,遇到心儀的一些好看好玩的東西,他就買下來。
什麼蟈蟈葫蘆,煙壺,銅錢啥的。
他也不認識以後值不值錢,只是憑著自己的喜好和感覺買了七八樣,花了三塊多錢。
他拿著兩個核桃把玩著,被徐南氏看到免不了又說了兩句。
晚上吃完飯,外面一些地方便放起煙花。
孩子們提著花燈,在衚衕裡放小鞭、比花燈、看煙花,甭提多熱鬧。
院裡的大人有的也出去賞燈,有的不願出去便聚在院裡磕著瓜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