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有一百名士兵,一起用木槓將石碑穩穩抬起,向前走了二十步,放置於預先準備的碑座上面,嚴絲合縫,十分完美。
不過大傢伙看在眼裡,略顯奇怪。
這個奇怪就是碑座是黑色的石頭,如同墨一般,上面的碑體是白色的,黑白相對,對比鮮明,差異明顯。
這又是什麼意思?
有些敏銳的人,已經把目光放在了張希孟身上。
果然,張希孟準備了下文。
“我們尊敬首義王的勇氣,肯定他在抗元之中的功績……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首義王在許多問題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才造成了他的失敗,必須引以為戒。”
張希孟講到這裡,目光也看向了劉福通的舊部。
很顯然,他是要把這些話說清楚的,甚至可以說這些話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我一個大明丞相,吹捧你韓宋丞相,給你這麼高的評價,置大明於何地?
更何況這些年來,大明和韓宋也不是沒有矛盾,有些話不說清楚,會留下後患的。
“我以為從一開始,宋公和首義王,聚眾傳法,密謀反抗元廷,固然合乎情理,但是成事之後,依舊以明王為號,這就說不過去了。試問天下蒼生黎民……元廷殘暴不仁,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中原大地,饑荒遍地,民不聊生,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可曾有明王降世?可曾有菩薩顯靈?”
“真正能救民水火的,只有秉持天心民意,真正為百姓著想,信任百姓,發動百姓,與天下萬民魚水情深,不離不棄的明君聖主!只有那些從普通百姓中走來,英勇奮戰,百死不悔,願意為百姓而戰的子弟兵!只有他們,才能真正完成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重任。才能真正救民水火。”
“歸結起來,能救百姓的,只有百姓自己!我們不是被神佛庇佑著,而是被英雄庇佑著,我們當中有許多義士,他們在平時,只是普通人。但是在危難來臨的時候,就會挺身而出,號召天下豪傑,雲集響應,前赴後繼,捨死忘生,不斷戰鬥,流血犧牲,以千千萬萬的生命,把黎民百姓,從危亡之中,拯救出來!”
“我們敬仰英雄,重視歷史,我們的史冊之中,記錄了幾千年來,所有庇護過我們的前輩英靈,這裡面的每個名字,都要比什麼狗屁明王,重要一萬倍!”
張希孟說到這裡,人群當中的小明王韓林兒深深低下頭,冷汗順著鬢角流淌,心中慌亂,手足無措。
倒是劉六,他在短暫遲疑之後,立刻露出了喜色。
張相大德啊!
韓山童號為明王,韓林兒是小明王,他們都是名義上的白蓮教首領,而白蓮教又是一群職業的造反家。
哪怕韓林兒想要做普通人,也總會有人想利用他乾點什麼。
所以歷代以來,這種情況,多數都會被弄死,一了百了。
即便不死,也會被圈禁起來,加倍提防……這種事情老趙家最熟練了。
但是張希孟卻從另一個層次出手,直接否認了明王的神秘,讓這個名號不值錢了,既然如此,小明王就更是普通人了。
韓林兒大約可以安度餘生,用不著提心吊膽了。
但是也有個問題,就是否認了神佛,會不會有損皇帝威望,甚至引起老朱的不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