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章一口氣封賞了二十七位文武重臣,這裡面毫無疑問以魯王太傅張希孟為首,最後一位是宣寧伯曹良臣。
很顯然,這份名單是不齊全的,在應天的中書省文官沒有納入其中。
馮國用的西北軍團,湯和的西南軍團,甚至包括朱英的嶺南軍團都沒有得到封賞。
其實這些人還好說,他們都必定會得到,只是等待凱旋,再舉辦一次就是了。
但是有幾個人也沒有得到,這就有趣了,比如李文忠,比如藍玉,還有朱文正。
這倆年輕人論起功績,絕對夠個侯爵,但朱元章就是那麼吝嗇。
“李文忠,你知道咱為啥沒給你不?”
李文忠慌忙躬身道:“陛下,臣年紀輕輕,想要建功立業,有大把時間,自不必急於一時。”
老朱輕哼了一聲,“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就因為你是咱的外甥。”
這老朱夠直接,一下子把李文忠都弄不會了。
既然是你的外甥,難道不應該更加優待嗎?
老朱嘆道:“咱也想封賞你,可你既然是咱的親戚,咱就不能拿普通人的標準衡量……總而言之,你還要立更多的功勞,更大的功勳……你服氣嗎?”
正因為是朱元章的親戚,所以就要付出更多。
李文忠稍微沉吟,就拜倒道:“回陛下的話,臣年紀輕輕,能夠領兵出戰,多半還仰賴陛下庇護!這個出身,已經給了臣太多便利,臣唯有加倍立功,才不負陛下栽培提攜。”
朱元章臉上含笑,“說得不錯,回頭你把這話講給尚在臨清的朱文正,既然是咱的親戚,就別指望咱優待你們!恰恰相反,咱要更加嚴格!”
朱元章一句話,讓李文忠悚然,也讓群臣悚然。
其實大封功臣的時候,很難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像張希孟,徐達這幾位,還都好說,但是那麼多侯爵,誰在前面,誰在後面,其實很難說得清楚的。
另外還有幾個伯爵,為什麼不能是侯爵?
彼此之間,為了排名先後,打起來都有。
朱元章故意把侄子和外甥排除在外,就是給諸將一個提醒,你們要是不滿意,就瞧瞧這兩個人!
他們功勞不比你們少,又是咱的親戚,他們尚且沒有受封,你們還有什麼說的?
至於藍玉,他也沒有得到爵位,這小子可不是老朱的親戚!
“咱記得當初張先生為了瞭解元軍的虛實,派你到小明王麾下。你也不負所托,探查道路,同察罕決戰之時,立下大功。按理說,咱應該給你個爵位……可咱到了這裡,又改變了想法。”
朱元章勐然起身,伸手向北指去!
“你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