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大有可能,北方的市場開啟,那些草原貴胃,甚至向西,通往西域,那裡還有更多的國家,絲綢可是這些人垂涎已久的好東西。
甚至還有一條絲綢之路等著他們呢!
初具生意人本色的沉如蘭,渴望著大明拿下更多的疆土,擁有更大的地盤,反正是生意越大越好。
從市場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只不過另外一些人,卻不是這個想法……譬如說有幾個衙門,就覺得燕雲之地,同中原隔絕日久,百姓雖然有所往來,但情況迥異,風俗不同。
相比起派遣官吏過去治理,似乎以羈縻之策,統治起來更加方便。
持有這種觀點的,竟然又以禮部為主。
新任的禮部尚書陶凱認為,以二十年之功,教化燕雲數百萬之眾,方能跟得上南方的腳步。
在此之前,似乎應該酌情考慮北方的問題,只恐怕在南方的策略,很難落實到北方。
陶凱還拿張希孟在中原之地推行的村社作為例子。
這些村社是百姓集體勞作,五年之內,並不均田。如果放到了更北的燕雲之地,是不是該時間更長一些?
如果說一個衙門,能讓老朱如此煩心,禮部絕對當仁不讓,甚至還在戶部之上。
戶部那邊僅僅是貪墨嚴重了點,老朱撤換了幾次戶部尚書,又分出來稅務部,接下來還準備成立專門的工商部。
這一番折騰,總算是把戶部擺平了。
可是到了禮部這裡,哪怕分出了外務部,提出來的策略,依舊讓老朱處處看不慣,非常非常上火,恨不得給廢了那種。
“李先生,你告訴咱,禮部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你去兼任禮部尚書算了!為什麼他們弄出來的東西,咱怎麼瞧著怎麼彆扭!”
朱元章很困惑,他還是真的想不明白,錢用壬被他弄去了山東,崔亮也回家賣烤山藥去了。
那麼多禮部官吏都被換了,結果卻還是這副樣子!
天底下還有不怕死的人?
非要排著隊送人頭?
李善長臉很黑,北伐光復,這種露臉的事情,他趕不上,結果手下人一出事,就讓他來背鍋,咱老李也跟大元皇帝一樣,屬鐵鍋的嗎?
這一次李善長乾脆把話挑明瞭。
“上位,如今恢復燕雲之地,別的不說,要不要開科取士?要不要興建學堂?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比如安排官吏,稅賦徵收,修建城池,編戶齊民,整理魚鱗冊、黃冊……事情多如牛毛啊!”
朱元章的鼻子裡冷哼了一聲,“李先生,說起來不還是不願意吃苦嗎?覺得有人來搶了他們的好處,跟錢用壬一個德行。要不把禮部的這幫東西,再送去大都算了。”
李善長立刻道:“上位英明,臣這就去傳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