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來面見老朱,主要是商討一個頂要緊的事情,那就是中書省的人員配置,六部諸卿,應該安排誰,還有各種典章制度,甚至官服衣帽,這些事都要有個結論才行。
按照慣例,李善長都擬定好了一套草案,過來和朱元璋商議。按照慣常的經驗,朱元璋會很認真跟他討論,權衡利弊,然後最後敲定,得出一個君臣都很滿意的結果。
這也是他們兩個之間的默契,畢竟張希孟管得已經夠多了,這種事情他是不太參與的。
但是很湊巧,今天張希孟也在,李善長就少不得打起精神頭兒,仔仔細細,向朱元璋解說,千萬別弄出差錯。
他一連說了差不多一刻鐘,說得口乾舌燥,嗓子冒煙,朱元璋竟然只是聽著,絲毫沒有打斷的意思,這和以往完全不同。
老李的心怦怦亂跳,不安的預感越來越強烈,張希孟到底說了什麼啊?他偷看看張希孟,發現張希孟看著上面,神遊天外。
無可奈何,李善長鼓足勇氣,偷眼看看朱元璋,發現老朱也是微微含笑,“李先生,咱聽明白了,你這是把原來的中書省升格了一下,雖然執掌更多,區分更加仔細,但改變不多,這種事情,你做主就行了,如果日後有什麼運轉不便的,再來告訴咱就是了。”
“說下一項吧!”
老朱語氣輕鬆,隨手接過草案,只是掃了兩眼,就果斷寫下“如擬”兩個字,然後蓋上了吳王大印,從頭到尾,沒有任何質疑,答應得乾淨利落。
看到這一幕,李善長徹底傻了,不對勁兒啊!
他熟悉的套路怎麼變了?
不是應該仔細研究嗎?
這麼重要的人事安排,朱元璋怎麼能輕飄飄放過?
這不科學!
李善長再度看向張希孟,張希孟怔了怔,問我的意見?
“李相,從前中書省運轉良好,也沒出過什麼大的紕漏,就這樣挺好的。我也是右相,對於你的安排,我雙手贊成!”
李善長遲疑片刻,終究不好再說什麼,只能繼續往下說……天可憐見,今天的朱元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說多了,他幾乎沒有發問,只是聽著,絕對從善如流,絲毫沒有為難老李。
哪怕有些明顯草率的議案,包含著明顯的漏洞,這是李善長有意留給朱元璋修正的,畢竟身為屬下,要給上位的表現空間。
這一點李善長拿捏死死的。
可詭異的是朱元璋竟然沒管這些漏洞,彷彿沒看出來似的。
一切都按照李善長的意思辦,連改都沒改。
老李心慌了,他倒不是擔心這些小漏洞,畢竟以李善長的手段,在執行的時候,完全可以輕易消除。
問題是他弄不清楚,朱元璋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莫非說眼前這個上位是假的?弄個傀儡在這裡糊弄事?
不然根本沒法解釋清楚,以往事必躬親的朱元璋,怎麼會捨得放權給自己?
老李是越來越糊塗。
而且由於朱元璋的配合,他準備一大堆的公文,足足可以討論一天,甚至討論到半夜三更的內容,只用了不到一個上午,就全部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