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 (1 / 3)

按照江楠的指點,張希孟越發熟練,不消一盞茶的功夫,就已經駕輕就熟了。

接下來張相公就體會到了這項活動的解壓之處,你只要雙手不停重複機械動作,大腦可以完全放空,擺脫亂入牛毛的事務干擾。

而當你放下織針的時候,又能快速進入狀態。

也就是說,這項神奇的活動,可以讓腦和手完全分開,各自休息。要知道像張希孟這樣,每天都有一大堆政務要做的人,幾乎每時每刻,腦袋都在旋轉著,十分容易疲憊,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但如果穿插其中,織織毛衣,就能大幅度緩解,快速恢復狀態……實在是太解壓了。

他乾脆一邊織毛衣,一邊詢問江楠,打聽毛紡的發展情況,看看具體到了什麼程度……江楠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儘量告訴張希孟。

其實這事情的開端,還要感謝張希孟,漢人繅絲織布,更習慣用絲綢棉麻這些,對於毛織屬於一片空白。

偏偏張希孟建議了蒙古俘虜改造。

順利畢業的蒙古人融入了大明治下,有也先帖木兒這種獸醫,自然也有當了屠戶,當了腳伕,農夫的。

總而言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有他們的身影。

其中一些蒙古人就製作毛氈,用來當成墊子,或者製成氈帽一類的東西。隨後也有人將收集的羊毛,牛毛,馬毛,清洗之後,製成毛線,然後編織成氈簾,可以掛在門上防風寒。

起初羊毛這類東西,在屠宰場不花什麼錢,就能弄到。

軍工作坊用的生牛皮,也會刮掉牛毛……反正原料幾乎不花錢,弄出來的毛氈,氈簾都很廉價,而當下這個時候,物資奇缺,不是那麼富裕的百姓,還挺喜歡的。

但也僅此而已,粗糙劣質的毛織物,根本入不得法眼,擺不上臺面。

你看街上有綢緞莊,有棉布行,就算家庭主婦織的葛布,也有人收,但是這些毛織物,只能擺在街邊地攤,吆喝著叫賣,跟賣布頭的比還不如。

所以說要想一下子弄出呢絨,一下子就得到百姓的喜愛,迅速暢銷致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人們的消費觀念是極難改變的,尤其是在古代,需要以幾十年,上百年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才行。

不過毛紡有著千般不是,卻有一樣優點,那就是便宜!

至少在眼下的大明看來,還是很便宜的。

棉花要田裡種,桑樹也是一樣,唯獨毛紡,原料是動物的皮毛。而分田之後,家家戶戶都有點穀糠一類的東西。

雞鴨鵝,豬狗羊,或多或少,都能養一些……這些動物除了殺了吃肉,也沒有太多別的用處。

其中牛皮牛角,價格很貴的,而且軍中需要,剩下的羊皮啊,羊毛啊,都是不值錢的,驢皮還能做阿膠,豬皮只能做皮凍。

因此只要花點錢,就能收購一大堆混雜了豬鬃的羊毛。

這點到了後世也是一樣的,如果下到農村市場,遇上賣牛肉的,一張完整的牛皮,只要一百塊錢……當然了,這種牛皮和那些專門製作皮衣、皮包、皮具的優質牛皮,根本不是一回事。

反正本著物盡其用,羊盡其毛的原則,當下發展毛紡,的確是乾淨又衛生,物美價格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