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第一臣筆趣閣> 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 (1 / 3)

李善長向朱元璋見禮之後,似乎是不經意地瞥了張希孟一眼,竟然有那麼一絲挑釁的味道。

張希孟不由得打起了精神,這個姓李的可不是尋常人物,必須小心應付。

倒是賈魯,依舊老神在在,根本不放在心上,張希孟太年輕,李善長地位太卑微,就是小孩子掐架,用不著他老人家在意。

“上位,卑職鑽研分田之策後,略有心得。卑職以為,這套辦法應該脫胎於北魏隋唐的均田之法,不知道我說的對嗎?”

張希孟下意識點頭,表示贊同。

從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在這片土地之上的百姓,便不再對貴族唯命是從,如果你敢讓我們活不下去,老子就跟你玩命到底!

深知百姓力量的漢代帝王,奉行了打擊豪強,抑制兼併的政策,回應百姓的聲音。這才有了通西域,滅匈奴,封狼居胥的豐功偉績。

而在經歷了漢末三國,五胡亂華的超級大亂之後,為了更好安定人心,獲得百姓支援,從北魏開始,出現了明文規定的均田制。

作為北魏精神的繼承者,北周,隋唐,都在延續這一條路子……而到了唐初,均田制更加完備。

一個丁口能得到永業田和口分田,永業田用來種植桑麻,且能夠傳承子孫後代,口分田則是種植糧食,人死之後,需要收回,然後進行重新分配。

唐初奉行均田制,財稅徵收採用租庸調,兵制採用府兵……這三者結合,就是大唐雄兵,橫掃天下的全部奧秘。

張希孟在撰寫分田辦法的時候,就引入了唐朝的思路……只不過他把永業田換成了口糧田,而且加入了口糧田免田租的規定。

當然了,這種規模的改頭換面,自然是瞞不過李善長這種經年老吏,所以張希孟也就坦然承認。

“李先生可有指教?”

李善長一笑,“談不上指教,只是有一點疑問……張先生,這個口糧田,應該是每人都有,對吧?”

張希孟點頭,“沒錯。”

“那我想請問,某一家生出一個孩子,又恰巧死了一位老人,那這個口糧田,該怎麼辦?”

張希孟稍微一愣,卻也很快明白過來。

口糧田是保證百姓基本溫飽,也就是說,家裡生了孩子,添了人口,是要多給口糧田的,可是如此一來,生人給田,死人卻不收回,結果就是一些人家裡的田畝只會越來越多,而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他的這套授田辦法,就會難以維繫,陷入和唐朝均田制一樣的崩潰下場!

張希孟領會了李善長的意思,卻也迷糊了。

“李先生,那唐代的永業田是怎麼回事?難道不是‘諸永業田,皆傳子孫,不在收授之限’嗎?”

張希孟講的內容出自《唐通典》,也是後世許多人對永業田的理解,認為這是百姓自家的,可以傳給子孫後代。

只是如李善長所說,真的傳給子孫,只授不收,均田制肯定維持不下去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