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那個廠家有這種裝置12臺。就是由於這個裝置只能幹這個活,人家沒人要讓他們這些基層工人分人掉了。如果利潤高還會落到他的手裡?
於是,一年以後,這12臺裝置全部歸了這個傢伙,他是一身債但是沒人催。
這個裝置不賣給他別人也不要,總的來說是掙錢太少的,人家看不上這個行業。欠賬無所謂,什麼時候有錢就給。
三年後,這個傢伙還清了外債不說,另外又收購了36臺這種裝置,成立了自己的小工廠。產品還是這個,他的裝置別的也生產不了他也不會。
那個時候那個時候可是93年,一個月這個傢伙已經有3000多塊錢的利潤了,比去給別人打工強太多了。
他是公開收購這種生產吸管的裝置,幾乎把一個省的具備這種裝置的人都是拜訪了一遍。
不過這個行業總的來說太偏,全省也就是不到50臺這種裝置。這個時候,他已經學會了一些經營。
比如減少原材料的供應價格,先減少價格最好是離著生產化工材料的廠家近一些。於是兩口子一商量,決定產業轉移。
他在義鳥與儀徵化纖的中間位置選了一個廠址,開始把小廠搬了過去。利潤確實高了不少,一個月達到了過萬元。
可是僱傭50多個員工的廠,一個月才賺一萬多點,這個行業還是真的沒人與他競爭。
這個時候,臨近有生產這個產品的開始與他聯絡。不是想形成什麼產業聯合體,而是賣裝置,人家都不打算幹了。
就這樣,無論是誰賣他也買,而且論質談價童叟無欺。
到了新世紀,他這才知道了一件事,全領域就是還有生產這個的廠家4家。他是第一名,僱工將近200人,一個月可以收入超過了5萬塊,是擁有裝置最多的一個。
閒話不說,到了認識陳義的2005年的時候,他資產過億元,一個月的收入已經過了300萬。
而且當時他告訴陳義,整個亞族,就是他一個廠家出這個,歐族以及美洲他最少佔了一半。
到陳義離開回家以後,這個傢伙也老了,還跑到陳義家裡玩了兩天。
那時全領域的吸管就是他自己在生產,僱工超過了千人,可是利潤一個月還是不到400萬。但是沒上市、沒借款、沒外債。
這個鳥族鋼鐵聯合體看來也是這個想法。與陳義的想法是異曲同工。陳義這次對於‘機械廠’的策劃,就是為了效仿這個傢伙。我不怕利潤低,但是我要壟斷這個基礎供應行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以他需要先把乾爸扶持好,‘機械廠’優質產品的好名聲維持住。改制之後,五論從那個方面講,這家‘機械廠’也是到不了別人的手裡。
同父異母的蘇興家前世雖然混點,可是不是傻子,再說終究是自己的親弟弟。
那時候乾爸離開坐鎮,推出來蘇興家當老闆。他再混蛋就給他一個名義而已,養著他以及他的後代還是沒有問題。
這個行業就是陳義給蘇興家準備的養老產業。至於自己,前世陳義只是奮鬥了二十年,也不算窮。還是混的風風光光、舒舒服服地,別說現在自己基礎可不是前世能夠比擬的。
當然,這是陳義個人的測算,與乾爸還沒有到坦誠布公說清此事的時候。
現在只是一點一點的灌輸這個理念,也符合蘇文昌的性格。這個屬於長久規劃範疇,現在陳義只要是把關鍵部分捏在手裡就行。
即便是將來實現不了,難道陳義還養不起一個蘇興家?改變蘇興家很容易,蘇紅到了上初中,陳義就想把蘇紅與鄧建紅倆個轉到新坡上學。
論亞族的華文教育,還是以新坡為首。隨後在把蘇興家從她媽懷裡拉走不就完事了?
最少在新坡蘇紅不會冷,蘇紅怕冷,這件事陳義一直掛在心上。去年自己的小節目,讓榮成信對乾爸很有意見。主動出手建設宿舍已經是帶暖氣的了,所以這事也沒有那麼急了。
從重生第一次見到蘇紅,陳義就開始主意蘇紅的反應。與前世比起來,最少這個時期的蘇紅愛笑了,也對自己產生了留戀。
等到蘇紅放暑假,張文麗就要把兩個小丫頭全部接過來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