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要讓天下人恥笑關某麼?”
關勝看著楊志手中那柄帶著寒芒的家傳寶刀,連抬起手的動作都沒有,冷冷地道:“你也是名門之後,豈能行如此惡事?”
楊志收回刀,深深地嘆了口氣:“不瞞關兄,我以前驕傲於楊家後人的身份,如今則煎熬於背叛宋廷,九泉之下如何見列祖列宗,你若是一刀殺了我,我倒也解脫了……”
關勝沉聲道:“既如此,你為何不死守應天府,便是當時戰死,也是轟轟烈烈,不負忠義!”
楊志厲聲道:“因為便是如此我楊氏英名也要毀於一旦,那知府賈政陰狠歹毒,為了逃脫罪責將大逆‘佐命’的功勞故意轉到我的身上,此事若是揭露,世人將如何看待我楊家?”
關勝弄明白前因後果,沉默下去,半晌後嘆了口氣,聲音裡帶著感同身後的悲涼:“我明白了……”
楊志語氣稍稍緩和下來:“我楊志不是貪生怕死之輩,關兄更不是,我等身死是小,辱沒了祖宗聲名是大,相信關兄與我所想是一樣的!”
關勝低聲道:“自是如此!”
楊志的聲調重新上揚,更加擲地有聲:“然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卻不是這樣的難以兩全,我們祖輩的名聲,是英勇殺敵,保家衛國換來的,可他們浴血保住的趙宋,如今已是上有昏君,下有奸臣,外寬內嚴為民所棄!”
“那真定府知府陶邈被百姓活生生砸死,史書上會如何記他?關兄接下來奪汴梁百姓的糧食,一旦激發民變,史書上會如何記你?最輕也是個愚忠害民吧!”
關勝閉上眼睛,片刻後再睜開:“如此說來,你是要策反於我?”
楊志重重點頭:“自是如此,別人或許無法理解關兄和呼延兄,我卻是再清楚不過,所以此事由我出面!”
換成以前關勝肯定嚴辭斥責,斬釘截鐵。
原著裡如他這樣的朝廷將領,之所以會上梁山,有一個關鍵原因,是宋江開口就有了招安的許諾,“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這就不是一幫尋常的賊子,殺人放火受招安的流程門兒清,目標遠大,才會入夥。
不然的話,真要投降一股純粹的賊寇,再是“上應星魁,意氣相投”都不行,關勝最後的結局也很好,就憑他的姓氏,都是一張無形的護身符。
而現在這位關雲長的後人卻真的猶豫了,尤其是聽到楊志接下來的話:“我等食君之祿,本該忠君之事,擔君之憂,然士大夫所尊崇的孟子都說過,‘桀、紂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忠君報國,絕非當不仁不義之徒,那樣也並非忠孝,只是徒留罵名而已!”
關勝嘴唇顫了顫,幾乎想要應下,但最終還是擺了擺手:“讓我想想!讓我想想!”
“若關兄有意,開城投降後,可北上塞外,與異族交鋒,不與昔日袍澤兵戎相見……”
楊志將吳用交代的最後一句話說完,抱了抱拳:“話已至此,楊某告辭!”
屋內再無動靜,關勝深深地埋下了頭,與黑夜融為一體。
第二日一大早,這位走出屋子,左右親衛見了卻是一驚,因為那憔悴狼狽的模樣,根本不像是往日裡威風凜凜的將軍。
只不過令他們心安的是,這位的眼神恢復到往昔的堅毅,略帶沙啞的聲音響起:“走!一定要阻止別的將領奪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