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來得真快!”
太學門口,在李彥和丁潤的注視中,一匹匹高頭大馬出現,一位位或面容方正,或不苟言笑的官員,齊刷刷地從馬背上翻下。
為首一位紫袍老者率眾走進太學,聲如洪鐘:“命國子監上下全部待命,太學生聚於校舍,齋舍空出搜查,不得有誤!”
“是!”
這位發號施令的老者,正是御史中丞趙挺之,和蔡京同科,素來支援王安石,是新黨的中堅人物,後來晉升宰相,與蔡京爭權,不敵被貶,病死途中。
但別管歷史上的發展如何,現在的趙挺之都是大權在握。
北宋的御史臺機構設定,形勢上基本沿襲唐、五代體制,以御史大夫為長官,御史中丞為副長官,可北宋又有個特色,許多官職只是擺設,是沒有人擔任的。
從二品的御史大夫,就是這樣的例子,在北宋前期只作為加官或檢校官帶憲銜,非職事官,講白了就是為了增加某個官員的地位,予以加官,就會讓他權御史大夫,而宋神宗曾經想讓司馬光當御史大夫,遭到了宰相反對,到了中後期就再也沒人當過,所以御史中丞就是御史臺的最高領導者。
這個職位一般是以諫議大夫、給事中、尚書侍郎、六部郎中、知制誥等資格充任,趙挺之就是吏部侍郎充任御史中丞,這位紫袍大員第一時間趕到太學坐鎮指揮,可見御史臺對於這起桉子的重視。
想想平日裡其他部門執政的效率,興起大獄卻這般興奮,丁潤都撇了撇嘴,露出不屑。
當然,他知道自己是招惹不起這幫御史的,往後退去,縮了縮腦袋,儘量將自己隱入人群。
李彥也平靜圍觀,目送御史們興沖沖地湧進太學,然後就發現一位書童打扮的人找到面前:“可是林公子當面?我是趙府僕役,我家小郎命我將此信交給林公子。”
李彥接過信件,展開細細看了一遍:“是趙郎君送來的,他被趙中丞禁足在家,向我致歉。”
丁潤道:“趙中丞看來很疼愛這個兒子啊,估計這段時間都會讓他在家躲避風頭,不再露面……”
李彥道:“不僅是他,之前不少太學生出去後都未回來,這就是權貴子弟的退路了,往家中一藏,御史還不至於因為太學生行賄之事去搜查府邸,這場風波就過去了。”
丁潤聳了聳肩,準備開熘:“林公子,我們也出去避一避吧,去御拳館看看如何?”
李彥道:“不急,趙郎君的信中,給了幾名太學生情況,他們已經退學。”
丁潤臉色沉下:“奪了別人的上舍名額,還逼著退學?這是把人往絕路上趕啊!”
李彥道:“是不是那七位行賄的學子逼迫退學,目前還不得而知,我準備先去這個地址,瞭解一下情況。”
丁潤道:“一起去吧,等會吳待制問起來,也能說去查桉的,省得他又多言……”
兩人走出太學,來到馬廄取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