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氣盛,不聽勸啊!”
眼見誠意伯府開始準備,各醫館的郎中面面相覷,暗暗搖頭。
醫師地位普遍低下,暗鬥少不了,明爭卻不多,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團結的。
之前的老醫師出面提醒,也是善意,畢竟禮教大防,人言可畏,尤其是涉及到伯爵夫人,再謹慎都不為過。
結果現在這位倒是不直接見面了,弄出一個懸絲診脈。
這種手法其實不稀奇,醫史上多有出現,傳得最神乎其神的,是唐初神醫孫思邈和長孫皇后。
說是長孫皇后懷胎十月不能分娩,又患病臥榻,宮中太醫都治不好皇后的病,後來經徐茂公引薦,李世民招孫思邈給皇后看病,孫思邈來到皇宮,問完病情後,取出一條紅線,讓宮女把紅線一端搭在皇后手腕上,手執紅線另一端,不一會功夫,診斷完畢,開了藥方,長孫皇后很快病癒,並順利產子。
這基本可以確定是後人編造,裡面槽點滿滿,古人喜歡“傍名人”,就是把某些事情安在名人頭上,顯示出權威性。
而在醫生群體裡,自然知道懸絲診脈其實是在男女授受不親,不好近距離接觸女病人的情況下,給自己樹立出一種權威可信的印象,對患者病情的瞭解,不是透過那根“絲”,而是向患者身邊的人問詢,做出診斷。
但關鍵有一點,就是要能治好。
不然大張旗鼓,擺了造型,結果隔空一診,說對不起,我無能為力,看看病人家屬什麼反應!
“這俊俏後世要倒黴了.”
在醫師們嘆息的注目中,劉世延卻是親自忙前忙後,激動不已。
他之前也顧忌這位金相玉質的醫師,並不方便入內宅看病,現在卻可以不入屋內,若能有兩全其美的辦法,那自是再好不過。
李彥沐浴在陽光中,眉目清冷,唯一提出的要求是:“準備一根二丈四尺的金絲。”
這個要求並不簡單,伯爵府上的庫存裡面並沒有符合要求的金絲,劉世延立刻命令僕從策馬,去京內最大的鋪子裡買。
這一來一去就是幾個時辰,眼見太陽落山,僕從終於將金絲帶回。
劉世延親自將金絲拿了過來,拱手一禮,神情裡帶著懇切和期盼:“李神醫,拜託了!”
夫妻確實情深,無形中也是滿滿的壓力,不遠處的醫師們更加不忍心了,唯獨李彥的神態平靜:“請伯爺放心,我即來了,當盡全力。”
他接過金絲,託於手內,按二十四氣理順脈絡,伸手一抖,金絲先是繃得筆直,然後又柔順地纏繞在手腕上。
這一系列的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劉世延見了信心倍增,趕忙道:“請李神醫診斷。”
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伯爵府上燃起燭火,照得燈火通明,婢女將金絲帶入,系在了伯爵夫人的左手腕下,按寸關尺,再將線頭從窗欞邊穿了出來,遞到李彥手中。
又有僕從早早搬來座椅,李彥坐在上面,手中懸著絲線,四周圍了一圈人,無論是緊張擔憂,還是看熱鬧看稀奇,都是屏息凝神,氣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