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從李元芳開始百度百科> 第六百八十三章 完全帶不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三章 完全帶不動 (1 / 3)

李彥眼中之人,正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

若沒有之前的催婚,他都不知道,這人還是母親族親,雖然血脈關係已經極為澹薄,但按照族譜輩分,還真的是親戚,近些時日更有不少往來。

現在可好,李格非參與政變,還是一場必然失敗的政變。

此時簡王趙似在大太監賈詳的勸說下,眉宇間擠出堅定之色:“‘上之好惡,是民之表也’,太后寬厚仁孝,卻遭枉死,今官家無道,豈能為萬民之表率?諸位卿家,孤心意已決!”

眾人都在等待,聞言頓時大喜過望,種師浩首先行大禮:“臣當追隨殿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眾文臣也紛紛拜下:“歷代賢君,莫不是以仁孝治天下,官家悖禮棄常,當糾而罪之,不可姑息,我等當行尹霍之事,扶殿下上位,整肅朝綱!”

李彥眼見一個接著一個紛紛出言,所言都是儒家倫理大義,不禁皺起眉頭。

都不用聽具體計劃,政變的兵力安排,就看這些參與的臣子,都是一副面容剛正,發自內心的悲憤模樣,顯然是被官家弒母的行徑刺激到了,堅定不移地認為這樣的人絕不能為人君。

可惜單純的依靠公理正義,永遠無法成事,一場政變最重要的就是武力,所謂大義名分,更多的是成功後收尾,安撫局面所用,過程中就是要靠兵將奪取。

這點無論是玄武門之變,還是後面的景龍政變、唐隆政變,都是重中之重,而這群人顯然本末倒置,認為扣緊趙佶弒母這點,就能把他順理成章的趕下臺。

眼見士氣可用,簡王趙似也不禁心潮澎湃起來,雙手頗有威嚴地抬了抬:“諸位卿家請起!”

倒是趙似身邊的老太監見了稍稍凝眉,湊到他身邊低聲滴咕了一句:“殿下,還是先問一問種指揮班直侍衛的事情……”

趙似望向種師浩,和顏悅色地道:“種指揮,班直侍衛,可曾安排好了?”

種師浩道:“回稟殿下,因近來皇城司以邪教賊子之故,大肆抓捕無辜,護衛宮城的班直,已有七位指揮使深明大義,聚兩千精銳,與我等共同起事。”

“宮城外門有左右掖門、東華門、天波門與晨暉門,內門有左右長慶門、左右銀臺門和左右嘉肅門,我等已定計,裡應外合,經東華門直入宮城,破左右嘉肅門,直抵禁中……”

種師浩開始講述具體計劃,李彥聽了之後,依舊搖頭。

這位指揮使眼中全是忠義,心頭一腔熱血,可惜所提的計劃,看似具備著一定的操作性,但成功的希望,也是微乎其微。

關鍵有兩個致命的缺陷。

第一是兩千兵力實在太少,以致於這些指揮使所率領的禁軍,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不僅需要以少勝多,更要經歷連番大戰後,還得守住各大城門,不讓京營禁軍回防反撲。

第二則是這個計劃太過依仗那些指揮使,而那些人甚至都沒有出現在這個密室內,或許是因為在宮內職守,無法脫身,但既然沒有參與這等關鍵議事,隨時就有猶豫反悔的可能,甚至提前告密。

顯然,以目前簡王麾下的人手,那些禁軍指揮使一旦倒戈,他們將毫無辦法,根本沒有另一條路可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