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棄廟社幸金陵,人心崩潰,賊乘勢深入,生靈塗炭,今得大勝之勢,竟縱敵寇,反匱膏血,以奉腥羶,奇恥大辱!奇恥大辱啊!”
“決不可議和,更不可走燕雲之地,不然百年千年後,我大宋亦要遭人唾棄!”
“請蔡公上書!!請蔡公上書!!”
……
大名府衙門內,蔡京悠然品茶,梁世傑卻快步走入,滿臉無奈:“父親,外面圍著的人越來越多了,似乎都想要衝進來,衙役們已經快要擋不住了!”
他十分無奈,燕雲光復的訊息傳來時,河北上下狂喜,人人臉上洋溢著的都是笑容。
因為從今以後,他們終於有可以抵擋草原鐵騎的屏障,不用再時刻遭到異族的擄掠和威脅了。
在那個時候,若有人證明家中親屬是鄉軍一員,可是要被眾人簇擁著,去酒樓慶賀的。
自從樊樓帶頭回饋鄉軍親屬後,大名府內的其他富商也跟進,使得老百姓都直接感受到,曾經卑賤的賊配軍,也成為了英雄與榮耀的象徵。
結果議和一出,形勢急轉直下,之前有多興奮的,現在就有多憤怒。
遼軍在河北燒殺擄掠,哪怕有鄉兵團保護,也犯下了累累血債,現在明明能將之剿滅,卻要放虎歸山,還要讓遼軍走燕雲之地,歲幣依舊……
經過一座座告示旁吏胥的宣讀,河北的百姓再度陷入惶恐之中,河北的讀書人則陷入無與倫比的恥辱中,不知有多少人直接北上去燕雲,知府衙門前圍著裡三層外三層的場面,更是完全可以想象。
對此蔡京淡定地放下茶杯,關照道:“讓衙役記住,一定不能傷了這些請命的義士,必要的時候就放他們進來,老夫的奏本早就備好了,你可以看看。”
梁世傑走上前,看著奏本的措辭,不禁瞪大眼睛,有些駭然:“父親,你這般怒斥,會不會太傷朝廷的顏面了?”
在他的印象中,這位岳丈不是如此正氣凜然之輩啊!
蔡京看了看這個今日裡忙前忙後,總算沉穩許多的女婿,生出了指點之意:“你覺得此次議和,朝廷百官態度如何?”
梁世傑道:“定然有不少人同意的,倘若百官全部反對,官家也無法一意孤行……”
蔡京頷首:“說的不錯,但宰相的態度尤為值得關注。”
“韓氏就在河北相州,韓忠彥自然不可能放任遼軍迴歸,對議和必然是反對的;範純禮為文正公之子,立朝端方,沉毅剛正,絕不會同意議和;蔡卞為我兄弟,得我鎮守大名府之功,自然不願前功盡棄;便是那曾布私慾弄權,滿腹心機,在此等遺臭萬年的大事上,也絕不會妥協!”
梁世傑皺眉:“既然宰執重臣都反對,議和豈會如此快的推行?”
蔡京嘆了口氣:“朝局大變,宰相已失權柄,何況這四位終究不比章公……陛下遷都金陵,得江南官員依附,對於他穩固皇權,確實是一招妙手!”
梁世傑聽到外面越來越高的聲浪,實在不明白這叫什麼妙手。
蔡京卻很能理解,換成他是趙佶,之前的處理也是類似,大不了等戰事結束,再回汴京,當作無事發生,但在勝券在握的時候簽訂寶祐之盟,妄圖用遼帝的證明來洗刷自己弒母的行徑,就實在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