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從李元芳開始興霸天TXT>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九幽鬼使,出來見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九幽鬼使,出來見我! (1 / 3)

“天師寶珠是佛門舍利子,還能激化劫數?”

聽了陶隱的描述,李彥伸手招來如意寶珠:“將東嶽廟的那一段,重放給我看。”

他在寶船中基本處於修煉狀態,自然不可能隨時檢視陶隱的動向,監察任務交給如意寶珠,還特意囑咐備錄,隨時準備回放。

此時如意寶珠就綻放靈光,調出剛剛東嶽廟的畫面。

李彥凝神看著。

陶隱也以旁觀者的視角再度看了一遍,心有餘悸地道:“陶世恩明顯是衝著我而來,若真是劫數爆發,衝到街上傷害無辜,對公子大大的不利啊!”

李彥道:“真要那般,如意寶珠通知,我會出手救你,但能否壓下劫數,我也確實沒有把握。”

陶隱恨聲道:“老賊這是瘋了,讓陶世恩直接當著藍道行的面殺我,簡直肆無忌憚!”

李彥調整角度,看了看陶世恩激動扭曲的神情,沉聲道:“這是敲山震虎,透過解決你,來震懾正一道中對陶仲文不服的宗派,當然也是震懾我們,如此寶物,確實威脅巨大……”

隨著歷練越來越多,他對於情緒的控制越來越強,面對悲歡離合的時候,往往能以一種純澈超然的心境對待,但即便如此,也不敢保證能渡過九劫。

至於龍女的懼劫,更是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至今沒有找到醫治的辦法,只能先充充門面,如果被這樣的法寶暗算,自然更加兇險。

所以對於陶仲文一方來說,拿下了陶隱固然好,即便拿不下,威懾目的也達成了。

換成普通的修行之士,沒必要冒著劫數發作的巨大風險,繼續與之硬碰,但李彥的腦海裡,根本沒有畏難退縮,鄭重之餘,反倒興奮起來。

他再度仔細觀察了一遍陶世恩,與出海之時的小天師做了對比後,轉向如意寶珠:“佛門之中,可有這等控制災劫的寶器?”

如意寶珠抿了抿嘴,露出沉思之色,半晌後道:“佛門之寶,多為明心解養,見性傳慧,從未聽說過有控制劫數的佛寶……”

李彥根據九劫的特點,又問道:“那控制心靈的佛寶,又有哪些?”

如意寶珠遲疑著道:“摩尼珠?”

李彥眉頭揚起:“這確有可能……”

摩尼珠有一說,就是如意珠的別稱,也有“無垢光”“離垢”“增長”等意。

原著裡悟空大鬧天空時,還出現了摩尼珠的形容,“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後世有不少分析者,尤其是喜歡陰謀論分析的,根據這一段,就說悟空是佛門早早佈置下的棋子,前世是摩尼珠,還是如來的大徒弟,可見西遊謀劃得有多麼深遠,都是一場戲云云,電視劇西遊記後傳,將悟空定為無骨舍利,或許也是受了這類影響。

但如果瞭解古代典籍,其實會發現,這種描述並不是佛教的,呂洞賓就說過:“圓陀陀,光燦燦,先天一點靈光撞於母胞”,全真七子的馬鈺則有言,“老子金丹釋氏珠,圓明無欠亦無餘。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

描寫悟空的這段話,是從內丹學著作中化用來的,句句說的,都是人的本心,“摩尼珠”和“心猿”一樣,其實都是一顆毫無遮掩的真心。

正如《性命圭旨》裡所言,“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

而《性命圭旨》的主題,就是破除三教門戶之見,宗羅三教歷代精義,西遊的主旨又主張三教合流,其關鍵為人心,正好吻合。

由此分析,應該更接近作者的原意,看到“摩尼珠”,就認為悟空是如來佈置的棋子,未免過於武斷……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