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從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第八百四十六章 重民本,崇正義,鬥惡霸,治豪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四十六章 重民本,崇正義,鬥惡霸,治豪強! (1 / 3)

“快!一定要趕在賊軍抵達之前,把稅銀運出去,送入京師!”

“這是我河北最後的貢獻了!”

在真定府知府陶邈的厲聲催促下,一群打扮成鏢師的西軍將士,押送著車隊,匆匆上路了。

這是近來河北西路收上的賦稅,但不是今年的,而是明年的“預借”,也就是提前把明年的稅給收上來了。

標準的寅吃卯糧,寅年吃了卯年的糧食。

這種只顧眼下,不管將來的短視行為,後面的朝代常有發生,但宋朝並不多見。

不是政府寬宏,而是百姓的賦稅已經到了極致,畢竟朱熹都有言,“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又有官員晁說之的抱怨“宋賦、役幾十倍於漢”“宋二稅之數,視唐增至七倍”……

之所以倍數這麼多,前面有所解釋,募兵制使得徭役的免除,是一大原因,但就算把徭役的份額算上,北宋賦重也是“眾口一詞,少有異議”,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預借”,那就不是可持續性的涸澤而漁,是直接殺魚,完全要逼人死了。

但現在真定府作為河北西路的治所,下達這樣的命令,恰恰是因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河北接下來,恐怕就不再屬於趙宋了。

那既然成了敵人的地盤,還不趕緊將賦稅儘可能地預借,送往江南金陵,更待何時?

知府陶邈目送著隊伍離開,舒了一口氣,撫了撫長鬚,邁著慷慨就義的步伐,往城樓走去。

隨著燕雲佔據的時間越來越長,遼國遲遲沒有南下寇關,居然就放任最富饒的南京道失去,天下也漸漸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遼國絕對不像以前那麼強大了,甚至變得外強中乾,自顧不暇。

第二,鄉軍真的強橫,他們能光復燕雲,絕不是在兩國主力交戰的情況下趁虛而入,撈取的便宜,而是真的有那份能耐。

其實這點早該看出來,只是許多人下意識地不願意相信和承認罷了……

既如此,陶邈也不報僥倖了。

憑藉他和城內的區區這點西軍,是不可能守住城池的。

他這位真定知府所求的,就是吸引火力,讓運送稅銀的隊伍安全逃離鄉兵的追捕,等到對方反應過來,已經悔之晚矣。

“老夫為國盡忠,當名留青史!”

陶邈兩袖飄飄,能臣風度,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史冊裡會如何記載自己這位寧死不屈的忠義之臣,而如果不死於戰亂之中,被鄉軍所擒,行刑之時,他一定要對行刑者曰:“容我面南而死!”

如此面南拜下,接受刑戮,諡號也該是“忠壯”吧……

這份置生死於度外的泰然,讓迎上來的將士露出幾分敬佩,直到本該遠離計程車兵,鮮血淋漓地回到面前悲呼時,才蕩然無存:“鄉軍已經殺到城外,將四方團團圍了,我等想要衝出,還是被騎兵追上,稅銀全部被奪!”

陶邈臉色慘變,長長嘆息:“老夫有負朝廷啊,然我真定府絕不會為賊軍輕易所奪!諸位且聽好,便是殺一個賊人,我等也是為國盡忠,若能守數日,更能重重挫敵銳氣讓各地看看,我大宋國祚綿長,江山社稷絕不會被林賊所動!”

“噢!噢——”

四周傳來還算整齊的呼應聲,守軍動靜不大,主要是折可適和种師道留在真定府的數百西軍,開始趁機鼓舞士氣。

“你們誰都殺不了更是不可能阻擋我鄉軍半步,負隅頑抗只會自取滅亡!”

可這份戰前動員的呼聲剛剛落下,一道凌厲的聲音隨之響起,一隊人直接出現在不遠處。

雖然人數只有百人,但看著對方披堅執銳,軍容整肅的精銳模樣,西軍已經露出濃濃的忌憚,陶邈則咬牙切齒:“鄉軍果然是狼子野心,早早就派人潛入我真定府了麼?賊子,報上名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