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想趁著阿里和騰訊還在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上爭搶時,提前佈局人工智慧,實現百度的技術升級和企業轉型。
前世他確實也在人工智慧領域做出了些成就。
但是騰訊和阿里並非完全不動,同樣也在佈局人工智慧、雲端計算、量子計算……等領域,迎接數字經濟時代。
陳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李彥宏想轉型,那就搞出些大動靜出來,讓整個行業緊張起來,讓百度加速推進轉型之路。
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百度新的戰略上。
如此一來,百度外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第二步,掀起新一輪的價格戰,主要是用來牽制餓了麼的。
餓了麼從阿里和螞蟻金服那裡拿到15億美金的戰略融資,顯然是衝著收購百度外賣去的。
也是在向宅天下釋放一個訊號,餓了麼想在百度外賣的收購專案上,和宅天下外賣掰掰手腕。
既然馬雲、張家豪想和陳沖掰手腕,陳沖乾脆直接亮底牌。
再次掀起別貼戰,如果餓了麼不跟,就會損失更多的市場份額。
如果跟,那麼這筆十五億的融資,就得好好規劃了。
張家豪便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搶百度外賣。
除非他再次啟動融資,但是這個時候,餓了麼背後的股東也必須思考一個問題。
是否會掀起新一輪的融資競賽,會不會引起去年網約車市場的惡性競爭?
每天虧損突破五千萬的驚人數字,是誰也無法承受的。
相反,宅天下這頭萬億獨角獸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了,不僅它現有股權架構裡的股東會鼎力支援,還會有更多更有實力的資本想要分一杯羹。
簡單的說,不管這場補貼戰打出什麼規模,打到何時?
宅天下都不會擔心資金的問題。
如果用兩家公司的估值來對比,宅天下和餓了麼,就好比一頭大象與螞蟻。
馬雲下的是一盤大棋,餓了麼只是其中一顆棋子,他斷不會孤注一擲去賭餓了麼這盤棋。
繼續打下去,最好的結果就是像網約車市場一樣,資本站出來調和。
最壞的結果是阿里主動放棄餓了麼,市場被宅天下和美團瓜分。
不管從那個方面看,外賣市場的整合,宅天下都會搶佔主動權。
百度外賣那邊,陳沖還再等一個契機,一個徹底讓李彥宏放棄幻想的契機。
而這個契機正好就出現在2016年的四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