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當然不知道荀彧心中的想法,仍自顧自講述著自己的計劃。
“如今咱們手中算是有四州之地,將來還會更多,所以是時候將內府的職權分化的細緻一些了。”
聞言,荀彧皺眉問道:“如何分化?”
林朝喝了口茶,笑著答道:“某以為,不如仿照朝廷的尚書檯擴建內府。”
“尚書檯?”
“不錯,就是尚書檯。”林朝點了點頭道,“不過也不可完全照搬,還需一些改動。”
說著,林朝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遞了過去。
荀彧接過一看,發現上面不僅有文字,還有一些草圖,雖然字寫得很醜,但簡潔明瞭的畫風,使得歸屬關係一目瞭然。
在這張圖紙上,林朝將內府放置在了首位,下面卻設立了五個部門,分管所有的政務。
既然是五個部門,那就免不了每部都要有一位首腦,其中三個部門,便是由現任內府三位成員分別擔任。
這套制度,是林朝仿照後世明清時期的官制魔改出來的版本。
好處是職權分明,許多事情流程變得簡單的同時,處理效率卻能大大增長,不會堆積政務。
當然,機構也免不了變得龐大臃腫起來。
原本若有重要政務,內府四人聚在一起商議,出結果後便上報林朝,林朝若還是難以裁決,便繼續上報劉備。
當然,其中上報給自己這一流程,林朝幾乎從未動用過這個權力,大多數時候都是讓內府直接向劉備彙報。
而現在內府擴大,內閣四個成員皆搖身一變,成為各個部門的首腦,手中的權力自然也大了一些。
也就是說,此次擴招內府,其實是招人充入這五個部門,不可能上升到五部首腦的位置。
當然,除了內府擴大之外,其他方面的官制也有所改革。不過林朝先不打算單獨透露給荀彧,而是等到公議之時再提出來。
原本東漢朝廷的尚書檯,其下有尚書令、尚書僕射,五部尚書,三公曹尚書,以及二千石曹尚書,魚龍混雜之極,已然成為了各方勢力的博弈場。
而林朝此番改革的內府,將這些全部剔除出去,只保留五部,每部暫時設立一位尚書,兩位侍郎,其下在設立一些功曹,郎官之類的行政官吏。
這五個部門的名字,林朝也懶得改了,索性直接照搬,以吏部、刑部、禮部、工部、戶部並稱五部。
至於原本存在的兵部,林朝直接抹除了。
戰爭用兵乃國之大事,自然不可能由內府這個處理政務的地方來決斷。
看完林朝畫的草圖,荀彧立即就明白了林朝的意思,點了點頭道:“如此改制,倒也能上行下效,使政治清明。”
“若是沒什麼大的問題,便以此擴建內府,至於一些的細枝末節,之後可慢慢增補。”林朝笑道,“不過文若你得注意,此次增添內府是為了賙濟三州百姓不假,但你選上來的人,也不能全是無才無德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