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宇宙是個綜合等級偏低的宇宙,內部存在大量無超凡的星體,藍星就曾經是其中一個。
這些星體上,大部分以類人生物作為主要存在之靈,少部分則是以水生生物形態作為主要存在之靈。
比如被藍星人命名為開普勒186F的星體,他距離藍星492光年,號稱藍星的孿生子,有著和藍星相似的地理風貌。
而實際上,這顆星體的正式名稱為泰爾斯,翻譯成大夏語的話,就是水世界。
星體上占主導地位的存在之靈是魚人和人魚——魚人的形態為魚頭人身,人魚的形態為人頭魚身。
注意,人魚只有頭部和人類相仿,其餘軀體都是各種魚類的模樣,而非藍星童話裡那種,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的人魚。
雖然從外貌上來看,泰爾斯的存在之靈一副不怎麼聰明的樣子,但他們發展出的文明並不比藍星差。
與藍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泰爾斯星科技樹的依託是水,他們所有科技產物都是圍繞著各種液體,既為液體服務,也受到液體的服務。
因此,泰爾斯星的每一座城市,都呈現出蒸汽朋克與水下亞特蘭蒂斯混合的模樣。
當太陽系發生星際大戰之時,昆塔莎人曾經毀滅了大量太陽系周圍的恆星系,由於太陽系有相柳佈下的汙染結界,再加上後來又被列姑射芭苓修修補補,形成了恆星系防禦法陣,所以無論內外,都沒受到絲毫影響。
不過,對於泰爾斯星這種純科技,能量應用形式與效果都還處在超凡層次之下的星體,那就是一場天災了!
泰爾斯星所在恆星系,不斷遭到以電磁力、引力為主能量潮汐風暴,讓泰爾斯星幾乎被撕扯成碎塊!
好在泰爾斯星和他圍繞的那顆恆星距離比較合適,被恆星“保護”了下來。
只是泰爾斯星躲過了最初的風暴,卻躲不開隨後災變——泰爾斯星的恆星在能量動盪中傷了元氣,無法遏制的迅速演化到主序晚期,開始不斷變大!
泰爾斯星上的科研者經過計算,認定他們的“太陽”最多還有5年時間,就得“燒”到泰爾斯星!
“即便是沒被恆星吞噬之前,我們也將承受無盡炙烤,泰爾斯星體表面和內部的水分,都會在一年內煮沸,兩年半後燒乾!”這是泰爾斯星最高科研機構得出的結論。
在一番折騰後,泰爾斯星終於制定了應對方案:第一步,打造全封閉式戰艦,將泰爾斯人儘量轉移上去,這種戰艦首先必須有降溫功能,其次內部得充滿水,所以別稱是冰水箱。
打造冰水箱的目的,是為了對抗整個星體的沸水。
第二步,建造泰爾斯星體發動機。
發動機是為了讓泰爾斯星離開恆星系,以避免被演化為紅巨星的恆星吞噬,至於未來泰爾斯星會轉移到哪裡……泰爾斯人暫時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