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做,這是織田信長的一貫準則。
既然發現了不對勁,他當然是選擇原諒…是靜觀其變,“我們繼續往前推進,通知…”
織田信長停頓了一下,“算了,讓半兵衛和犬千代自行決定吧,他們會有合適的判斷!”
“可是!”丹羽長秀很著急——織田信長的這一勢力,從不畏懼戰爭。
至少死後不再畏懼,當年活著對陣今川義元的時候,連織田信長都心裡沒底,差不多等於在發動決死攻擊。
不畏懼戰爭不代表熱衷於戰爭,夏姬八打是沒必要的,當前的局勢明顯又微妙又複雜,按理說,織田信長最首要的行動是保留實力。
無論怎麼看,貿然去和未知的、能操控伊邪那美的敵人交鋒,都不是一個優秀的決斷。
“不用怕,我們出工不出力!”織田信長不是大雄,而是小(梟)熊(雄),他早不耐煩窩在高天原中層這個鬼待的地方了!
這破地方地盤確實不小,可烏七八糟的規矩太多,他堂堂一個敕封神王,居然連領地都不許有,反倒是一群叫花子在四處人滿為患!
織田信長確實喜歡天下布武,但他不想每天都只能去布武,怎麼說也得有個王宮之類的,別弄得跟個流寇一樣。
奇稻田姬看似對他器重,實則防備也不小,畢竟雙方出身差異太大,一個生來便是神,一個是心思蜿蜒,難以捉摸的人類變的。
鑑於高天原中層的整體局勢,以及上有高層的壓制,下有低層的敵對,再考慮到自身的綜合實力,織田信長肯定無法像生前“一言不合,揭竿而起”對待東瀛天皇那樣對待三大關白。
不過表面沒動作,不代表暗地裡沒有籌備。
這麼多年來,機會始終沒出現,織田信長也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乾脆破罐破摔,在高天原中層總是飛揚跋扈到處惹是生非。
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可能性很高的變化,織田信長還是很沉穩的做出了“等等再說”的決定。
“高天原的整體勢力有多強,大家都清楚,不能因為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投靠敵軍,我們就草率行事!”
總的來說,織田信長的意思是:我們家大業大,和上杉謙信、武田信玄那種孤家寡人不同,每走一步都要謹慎,竹中重治平日裡怎麼嘮叨來著?
安全第一!
“我是怕竹中重治他們惹惱了這些強大的敵人…”相比於機會不機會的,丹羽長秀更注重戰鬥方面的問題。
“如果半兵衛和犬千代能成功…”織田信長撓了撓腦袋,“那樣的對方,根本不值得我們期待…吧?”
織田信長也有些含糊,畢竟是多少年來的心願,一時之間舉棋不定很正常。
“他們能夠幫助伊邪那美,並降服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已經證明了實力,而後路那邊,其實和實力關係不大,任你翻天覆地的本事,也得有能量支援才能持久。”丹羽長秀不太同意織田信長的說法。
作為少有的,能靠嘴巴勸服織田信長的人,丹羽長秀的話很有效果——織田信長不敢堅持了,但他也沒有撤回那路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