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筆趣閣> 第六百零八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零八章 (1 / 3)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歌伎在船頭清唱,雖無絲竹相伴,但在江中更顯空靈。

江南的風情,便在這化不開的吳儂軟語綿柔當中。

“此曲乃是當年武宗朝名相李德裕所作,香山居士改法曲為憶江南,廣為傳唱。”李巨川隨口道。

香山居士即為白居易,曾在蘇杭二州擔任刺史。

不過李曄的心思不在白居易,而在李德裕。

黠戛斯攻滅回鶻帝國,烏介可汗南逃,以供養太和公主為名,索要天德軍豐州駐地,意圖染指河套,李德裕力主反擊,徵調六鎮兵力,奇襲回鶻,才徹底滅亡回鶻南侵的野心,回鶻自此四分五裂。

其主政時期,抑制宦官、裁汰冗官、禁燬佛教,為武宗鑄就了一個會昌中興。

這些年沒有戰火,淮南、江南越來越繁榮,比關中強太多,就連汴梁也被甩在後面。

進入江淮,在李巨川的提議下,棄馬駕舟,徵調楚州六艘千斛樓船順運河而下,沿岸風光盡收眼底。

書面寫的再詳細,也不及親眼所見。

鍾傳、錢鏐、王審知統治江南期間,大力發展地方。

和平收復江西、宣翕、浙東,也讓大唐的復興加快了程序。

地方與朝廷最和諧的局面就是此,沒有像中原、河北一樣直接對抗中、央朝廷。

有宣教司皇城司一明一暗,大唐的吏治不至於那麼黑暗,至少沒有出現公開的賣官鬻爵現象。

地方上的一舉一動都在李曄的掌控之中。

稅權收歸三司,朝廷還有專門的轉運司衙門。

軍權歸樞密院,地方只有防禦性質的廂軍。

基本杜絕了地方野蠻生長的可能。

現在李曄下達開海令,地方勢力不再被圈禁在土地上,可以組建船隊出海,中土絲茶瓷、木器、書籍,隨意運到南洋、倭國,就是翻倍的利潤,回來帶些香料、胡椒、翡翠玉石,直接就是價比黃金的硬通貨。

民間的活力遠超李曄的想象,早在大唐沒有收復淮南、浙東之前,就有不少大商賈隨同大食人出海經商。

陸上絲綢之路被隔斷,海上貿易蓬勃發展。

海上的利益就放在哪兒,你不拿,別人就會拿。

說不定就養出一個龐然大物起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