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南詔王隆舜糾合雅州蠻族大舉進犯蜀中,被王建摧枯拉朽擊敗之後,隆舜在國內聲望一落千丈。
乾寧四年,漢臣鄭昶、楊登合謀,誅殺隆舜,立其子舜化貞為君。
南詔大權盡落鄭昶、楊登之手,而今年,鄭昶先下手為強,發動兵變,誅殺楊登、舜化貞,大肆屠殺楊氏以及王族,連八個月的幼童都未能倖免。
事成之後,鄭昶閉關鎖國,關起門來稱帝,改國號大長和。
連個招呼也不打,完全沒把唐廷當爸爸。
正是這個時候,王建看準時機,引大軍進攻南詔。
歷史上由於關中大亂,王建的目光也望向北面,不過這個時代,大唐未倒,並且有中興之勢,關中、漢中皆穩固,王建沒這個膽量撕破臉皮。
放眼望去,西部是風川異域的高原,沒有幾兩肉,東部,荊南成汭也被唐軍攻滅。
王建手握雄兵,有錢有糧,恰巧此時南詔內亂,不打南詔打誰?
七萬雄兵,宗滌、宗弼、宗播、宗本等十幾名義子大將,浩浩蕩蕩南下,加之鄭昶殺伐過重,不得人心,劍南之南諸州,望風而降,南詔國內風聲鶴唳。
到了此時,鄭昶才想起大唐爸爸,派出數十名使者,向長安謝罪。
不過沿路被蜀軍斥候捕殺,只能繞道桂州,經嶺南入長安。
卻不知此時的嶺南也是烽火遍天,虔州刺史盧光稠進攻嶺南,攻取韶州,留兒子盧延昌駐守,不料前腳剛走,清海軍節度留後劉隱大軍後腳就來。
劉隱一動,湖南的馬殷也動了,派大將秦彥暉南下。
北面局勢的穩定,讓南面藩鎮們彷彿看到了希望,瘋狂兼併。
等李曄回到長安時,天覆二年雖然過去了,但長安歡慶的氣氛並未褪去。
百姓夾道相引,將近十年沒有大戰的關中,到處都呈現出勃勃生機。
回到宮中,李曄以身體不適為由,於寢宮休養,諸妃子不必問安。
還別說,勒緊褲腰帶,又調養了幾日,李曄精力漸漸恢復。
不過想休息卻是不能的,這兩年的東出,得到不少城池,地盤擴大,各種利益分配問題也隨之而來。
最突出還是將領與士卒,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又擴建新軍,唐廷能保持糧草不斷就很不容易了,每個月還要發放軍俸,開支巨大。
而一系列的勝利,總不能不賞賜士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