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師厚踩在楚軍的屍體上,遠遠眺望東面如潮水一般退去的楚軍。
自成都決戰之後,馬殷一敗再敗,一退再退。
楊師厚與王宗範追亡逐北,東川無論蜀軍還是亂軍,都積極響應唐軍。
特別是王宗黯引兩萬劍州守軍從北面滾滾而下時,綿、梓、遂等州,紛紛投降。
即便當初受馬殷扶植的亂軍,在唐軍的赫赫軍威之下,紛紛轉換了門庭,投歸唐軍麾下。
合州守不住,渝州也守不住,忠、萬州獨木難支。
馬殷在東川的勢力土崩瓦解。
當日的合州大戰,馬殷以逸待勞,居高臨下,認為此戰必破銀槍效節都,不過現實又狠狠給了他一巴掌,在銀槍效節都擋住馬殷第一波攻勢之後,楚軍身體與心理上的疲態便漸漸顯露,銀槍弩機之下,楚軍屍橫遍野。
馬殷親引決勝都衝鋒,依舊撞的頭破血流。
蔡人縱橫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對付南方藩鎮還行,但遇到從屍山血海中走出的唐軍,便落在下風。
秉承秦漢之遺風,大唐之雄武再次在關中大地上甦醒。
其實歷來只要關中漢子吃飽飯,就能打的四方蠻夷俯首稱臣。
歷史上,大宋不僅丟失燕雲,同時也失去了河隴,關中還被西夏分了勢,河東也被趙二親手閹割,華夏雄武之地,不是殘了就是廢了,儘管如此,宋軍能戰之精銳,仍是關中的西軍。
如果不是最後關頭張佶領軍救援,楚王馬殷將隕落在合州。
成都決戰,壓制了楚軍的上升趨勢。
合州大戰,徹底打掉了楚軍的鬥志,大將李瓊陣亡、張圖英陣亡、李唐陣亡……
這些人都曾是南國名噪一時的猛將。
儘管馬殷收攏殘兵,想要憑藉東川城池之險峻擋住唐軍的進攻。
不過,唐軍在蜀中的席捲之勢,配合李曄的免賦詔令,讓楚軍變成了侵略者和外來戶。
半個月時間裡,東川就冒出七萬蜀軍,配合唐軍作戰。
楚軍如同落水狗一樣被痛打。
在如此形勢之下,馬殷不得不退出東川,回到黔州,上表朝廷請罪,自降楚王為長沙郡王,還把長子馬希振送入關中為質。
黔中地勢比蜀中還要險惡,銀槍效節都在一系列的大戰中也有折損。